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hr>又到了一年最潮湿的梅雨季节,我在医院门诊接诊时,遇到一位面色发白、精神萎靡的年轻女士。她叫张婷婷,是一名舞蹈老师。
"医生,我这几天浑身不舒服,刮痧后背部全是紫红色的印记,是不是身体有很多毒素?"张婷婷一脸担忧地问我。
看着她手机里的刮痧照片,那触目惊心的紫红印记确实令人震惊。这让我想起前几天另一位病人王阿姨,她是位烘焙师,同样因为刮痧出现大面积紫痕慕名而来。"刮得越重、痕迹越多,排出的毒素就越多,对身体越好。"王阿姨笃定地说。这种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但真的是这样吗?
作为一名从医二十年的中西医结合科主任,我深知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刮痧刮出来的到底是什么?那些紫红色的印记真的代表体内的毒素吗?
中医角度来看,刮痧是通过刮拭皮肤表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作用。当皮肤出现紫红色印记时,这种现象在中医上称为"痧",而不是很多人认为的"毒素"。记得有位李先生,他是位健身教练,经常在运动后感觉肌肉酸痛就自己刮痧。他总是用力过猛,导致背部出现大面积淤青。"这样才能把毒素都逼出来。"他这样解释。
但从现代医学解释,刮痧后出现的紫红色印记实际上是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后形成的瘀血。就像我们不小心撞到桌角后出现的淤青是一个道理。这些印记的深浅和面积,主要取决于刮痧的力度、时间和个人体质,而不是体内毒素的多少。
去年冬天,我的一位病人赵女士,是位美容师,她每周都坚持刮痧,而且次次都要刮到皮肤发紫发黑才罢休。直到有一天,她出现了皮肤感染的症状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通过这些案例,我要特别提醒大家:刮痧虽然是中医治疗的一种方法,但并不是越重越好,出痧越多越好。适度的刮痧确实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但过度刮痧反而会损伤皮肤和毛细血管,甚至引起感染。
一位姓孙的瑜伽馆老板,就因为频繁过度刮痧,导致背部皮肤持续充血,出现色素沉着。"我以为这样能排出更多毒素,现在才知道是错误的。"她懊悔地说。
那么,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刮痧这种传统疗法呢?
以张婷婷的情况为例,她常年待在空调房里教舞蹈,容易感受风寒,加上作息不规律,就会出现肌肉酸痛、头痛等症状。这种情况下,适度的刮痧确实能够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
建议她在刮痧时注意以下几点:力度要适中,以皮肤稍微发红为宜;时间控制在十五分钟左右;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刮拭;刮痧前后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经过一段时间的正确调理,张婷婷的症状明显改善了。"原来刮痧不是越重越好,关键是要掌握好力度和方法。"她感慨道。在临床实践中,我发现很多人对刮痧存在误解。比如陈先生,他是位摄影师,总觉得刮痧能排出体内所有毒素,甚至想用刮痧来治疗他的高血压。
刮痧确实有其独特的治疗价值,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它主要适用于一些常见的肌肉酸痛、感冒初期、胃部不适等症状,而不是所有疾病都能通过刮痧来治愈。作为一名医生,我希望大家能够理性看待刮痧疗法。它既不是包治百病的神器,也不是单纯的民间偏方。它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需要在合适的情况下,用正确的方法来使用。
最近,我又遇到一位郝女士,她是位花艺师,经常因为工作弯腰导致腰背酸痛。在我的指导下,她学会了正确的刮痧方法,症状得到了很好的缓解。"原来温和的刮痧也能有这么好的效果。"她欣喜地说。
这让我想起一句古话:"是药三分毒"。刮痧也是如此,适可而止才是最好的。我们要摒弃"刮得重就能排毒"的错误认知,科学理性地对待这项传统疗法。
正如我对每位病人说的那样:刮痧不是越重越好,不是出痧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采取适当的力度和频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刮痧的治疗价值,达到调节身体、改善症状的目的。希望通过这些真实案例的分享,能够帮助更多人正确认识刮痧,科学使用这项传统疗法,让中医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74322025959879480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