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270|回复: 0

    [基础] 【治疗机制】中医脏腑经络学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7 12: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穴位埋线疗法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现在已经有50多年历史了,大家对埋线疗法治疗机理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并取得一些成绩。综合起来,探讨机理主要是从中医脏腑经络学说和神经体液学说两方面。

    中医脏腑经络学说
            
            中医的脏腑学说以五脏为中心,在内通过经络的络属与六腑构成表里关系,通过经络的联络与各形体官窍及奇恒之府相连,并通过五神分藏于五脏与精神情志相关,从而构成以五脏为中心的五大功能系统。经络是机体组织和脏腑气血运行的通道。 经脉根于脏腑,联系于脏腑。并输布网络于全身。穴位是经脉与络脉的联系部位,可以反映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况。在正常状态下,脏腑经络在“通则不痛”的状态下,功能可以正常运转。在病理情况下,病变部位的经络受阻,穴位闭塞,气血不能正常地输布和流通,造成“痛则不通”的病理状况,从而出现疼痛,并影响其脏腑的机能活动。此时对其相应的经络和穴位实施各种治疗,可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恢复脏腑机能的治疗目的。
            
            在针灸临床中,对较顽固的疾病均选用留针或埋针的方法,以巩固疗效,尤其适宜病久邪气较深的患者。《灵枢·终始》曰“久病者,邪气人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指出了久病邪深者,应深刺并留针以候气。留针具有调气的作用。所谓调气,就是调节脏腑经络之气的偏盛偏衰,通过针刺补泻手法,留针一定时间,使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达到机体恢复阴平阳秘之状态。
            
            穴位埋线疗法就是以针灸疗法中的留针为基础,羊肠线置人穴位后,会在组织中逐渐软化、液化、吸收,(约需2~4周的时间),以线代针,以保持针刺的持续作用,加强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穴位埋线疗法集粗针透穴、放血、穴位注射、组织疗法于一体,本身是一种复合性治疗方法,具有“以线代针”的长效针感治疗效果,刺激方式和效应呈多样化,对脏腑功能的调节即呈多向性,可避免长期针刺对局部的不良刺激和反应。 它通过羊肠线在穴内的生理、物理作用及生物化学变化,产生刺激信息和能量,经经络传入体内,对全身脏腑经络进行调节。具有止痛、解痉、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调节机体有关脏腑器官功能趋于平衡,达到良性、双向性调整作用。 起到调整人体脏腑功能,纠正阴阳偏胜偏衰的作用,使机体恢复相对平衡,即“阴平阳秘”的状态。
            
            穴位埋线作为一种复合性治疗方法,除了利用腧穴的功能外,还有其本身的优势。 首先,埋线方法对人体的刺激强度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初期由于综合性物理刺激强,可以克服脏腑阴阳的偏亢部分,后期刺激弱,又可以弥补脏腑阴阳之不足。这种刚柔相济的刺激过程可以较好地改善和协调人体阴阳,由于肠线长期持续刺激穴位,可提高穴位的兴奋性与传导性,从整体上对脏腑进行调节,使之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其次,埋线疗法利用其特殊的针具与所埋之羊肠线,产生了较一般针刺方法更为强烈的针刺效应,有“制其神,令其易行”和“通其经脉,调其气血”的作用。此外,埋线疗法也具有补虚泻实的作用。一方面,针具埋线时可以进行手法补泻,另一方面,羊肠线的粗细也能进行虚实的调节。 由此通过调整机体的生理功能,激发机体固有的抵御疾病和自我修复的能力,提高了机体的抗病力,消除了病理因素,达到了恢复人体正常功能,从而起到医疗和保健的目的。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