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856|回复: 10

    民间秘宝:壮医药线灸(比悬灸好10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20 08: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需要,请加关注[谢谢]

    一、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治疗机理

    通过以壮医秘方浸泡过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在患者体表的一定穴位或部位,疏调龙路、火路气机,而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临床实践证明,本法具有通痹、止痛、止痒、祛风、消炎、活血化淤、消肿散结等作用。其应用范围广泛,适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临床病证。如感冒发热、痔疮发炎、急性结膜炎、麦粒肿、荨麻疹及其他皮肤瘙痒、痛经、软组织损伤、乳腺小叶增生、小儿厌食、遗尿、泄泻、风寒湿痹、多发性脂肪瘤等等,对于畏寒、发热、肿块、疼痛、瘙痒、麻木不仁、身痒诸证,疗效尤佳。



    二、药线的制备

    用苎麻搓成线,经特定壮药水(已获国家专利)浸泡加工而成,每条长约30厘米。分①、②、③号线,①号线直径l毫米,适用于灸治皮肤较厚处的穴位和癣疾以及冬天用;②号线直径o.7毫米,适用一般病症,使用范围广;③号线直径o.25毫米,适用于治疗皮肤较薄处(如面部)的穴位及小儿灸治用。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常用的穴位

    有几种:一是壮医特有的经验穴位;二是龙路、火路的某些浅表反应点;三是引用部分中医针灸穴位。这里简要介绍一些较有特色的点穴位。

    梅花穴:按照局部皮肤肿块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和中部选取一组穴位,组成梅花形。适用于壮医外科病证及内科肿块。

    莲花穴:按照局部皮肤病损的形状和大小,沿其部位选取一组穴位,组成莲花形。适用于治疗一般癣病和皮疹类疾病。

    葵花穴:按照局部皮肤病损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和病损部位取穴,组成葵花形状。适用于治疗比较顽固的癣类及皮疹类疾病。

    结顶穴:淋巴结核(壮语为"勒努")附近或周围发生炎症,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取肿大的淋巴结顶部为穴。

    痔顶穴:取外痔顶部为穴。

    长子穴:皮疹类疾病,取首先出现的疹子或最大的疹子为穴。

    脐周穴:以肚脐为中心,旁开1.5寸(即食指第二指节一指半的宽度),上下左右各取一穴,配合使用,主治谷道即肠胃病变。

    下关元穴:于脐下3.5寸(即食指、中指、无名指中部宽度再加半指宽度)处取穴,主治腹痛、阴痒、遗精、妇人带下及胞宫疾患。

    关常穴:以各关节周围作为常用穴位,主治痹证、关节肿痛。

    下迎香穴:位于迎香与巨茆连线中点,用于治疗感冒、鼻炎等病。

    启闭穴:于鼻孔外缘直下与唇边的连线,鼻孔外缘与口角的连线及唇连线组成的三角形中处取穴,适用于治疗单纯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病。

    鼻通穴:于鼻梁两侧突出的高骨处取穴,适用于感冒鼻塞、鼻炎等病。

    牙痛穴:位于手掌侧面,当手第三掌、第四掌指关节之中点处,主治牙痛、颞颌关节痛。

    耳尖穴:位于耳尖上,用于目赤肿痛、偏正头痛、鼻炎等。

    素茆穴:位于鼻尖正中,用于昏迷、低血压、过敏性鼻炎。

    止呕穴:于鸠尾和膻中连线的中点取穴,用于恶心呕吐。

    膀胱穴:位于水道尿闭而隆起的膀胱(壮语为"咪小肚")上缘左、中、右三点,主治尿潴留症。

    三、壮医药线点灸的取穴

    根据龙玉乾壮医副主任医师及其祖母龙覃氏的经验,可概括为"寒手热背肿在梅,痿肌痛沿麻络央,唯有痒疾抓长子,各疾施治不离乡"。即:"寒手",指畏寒发冷症状重者,取手部穴位为主;"热背",指全身发热,体温升高者,以背部穴位为主;"肿在梅",即对肿块或皮损类疾病,沿肿块、皮损边缘及中心取一组穴位,五穴组成梅花形;"痿肌",指凡是肌肉萎缩者,在萎缩肌肉上选取主要穴位;"麻络央",指凡是麻木不仁者,选取该部位龙路、火路网络的中央点为主要穴位;"抓长子",指凡是皮疹类疾病引起瘙痒者,选取最先出现的疹子或最大的疹子作为主要穴位。仅此数条还不够,每一种疾病还需根据实际需要,循龙路、火路取穴,以提高治疗效果。

    四、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操作规范

    持线:以右拇指、食指挟持药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l~2厘米。

    点火:将露出的线端在煤油灯或其他灯火上点燃,然后吹灭明火,只留线头珠火即可。

    施灸:将线端珠火对准穴位,顺应手腕和拇指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健而敏捷地将带有珠火的线头直接点按在预先选好的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为一壮。一般一个穴位只灸一壮(梅花、莲花、葵花穴等除外)。

    操作时必须掌握火候,以线头呈"珠火"时效果最佳,切忌明火点灸。手法一般是"以快对轻"、"以慢对重"。灸时有蚁咬感或灼热感,不要用手挠,以防感染。施灸时点1次火灸1壮,再点再灸。一般每天点灸1次,依据病情确定疗程长短。

    五、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优势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所需设备仅一根线、一盏灯。点灸时略有蚁咬样灼热感,迅即消失,病人无痛苦,不留疤痕,安全可靠;药线点燃后无烟雾形成,无环境污染;疗效确切,费用低廉,容易学习及掌握使用,因而特别适合在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推广使用。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原流传于壮族聚居的柳州地区,其主要传人为著名女壮医龙覃氏及其嫡孙龙玉乾壮医副主任医师。1986年经黄瑾明、黄汉儒、黄鼎坚加以发掘整理和规范,撰成《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一书。该疗法现已在全国300多家医疗单位推广使用,并传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1992年通过专家技术鉴定并荣获广西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壮医药线点疗法是流传于广西壮族民间的一种灸法方法,20世纪80年代中期 ,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针灸工作者的发掘整理和规范、并通过广西中医学院壮医研究所及壮医门诊部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后,向全国、港澳台地区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该疗法是通过以壮医秘方浸泡过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在患者体表的一定穴位或部位,以疏通气道、谷道、水道,调节龙路、火路气机,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操作方法】

    灸材制备:

    1.浸线药酒的配制 有二法,一为: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生马钱子、大黄、苏木、乳香、红花、归尾、生草乌、没药、三棱、莪术、威灵仙、骨碎补、羌活、独活各 10 g,浸于 50%酒 精1000 ml中 30天,滤过后加麝香 1g,密封保存。约可浸药线 500 g。一为雄黄酒:取适量雄黄、吴萸粉、樟脑、麝香等浸入95%乙醇中,配制成20%的雄黄酒备用。

    2.药线制作 取苎麻、黄麻或了哥王根皮搓成直径0.25~1mm,长15~30cm的线,浸于上述药酒中。一般须浸泡8~15天,亦有报道在雄黄酒中浸泡24小时的。然后密封保存,保持湿润,用时取出。药线分为3种型号,1号药线直径为1mm,多在冬季用;2号药线直径为0.7mm,是最常用的一种,使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病证;3号药线直径为0.25mm,用于灼灸皮肤嫩薄处、耳穴及小儿患者,药线长度均为30cm。

    具体操作:

    1.一般点灸法:①持线:以右拇指、食指挟持药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1~2cm。②点火:将露出的线端在乙醇灯上点燃,然后吹灭明火,只留线头珠火即可。③施灸:将线端珠火对准选定的穴位,顺应手腕和拇指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健而敏捷地将带有珠火的线头直接点按在预先选好的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为一壮。一个穴位灸一壮。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手法分轻、中、重三种操作手法,点灸时间短于1秒且轻快迅速为轻法,点灸时间l~2秒且中等用力为中法,点灸时间超过2秒且较用力为重法。一般而言,轻病快速点灸,重病可点按片刻。点灸时注意,宜在线头火星最旺时点灼穴位,注意不要平按,要使线头圆火着穴。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耳穴点灸法:按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穴区图取穴,治前先用耳穴探测棒在耳穴上寻找阳性点,或取与脏腑病变相应点。常规消毒后,左手固定耳郭,右手持3号药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1~2cm,在灯火上点燃,待线头呈不带火焰的珠火时,顺应手腕和拇指的屈曲动作,稳重而敏捷地将火星线头直接点按于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为1壮,一般1穴灸1壮,每天1次,每次灸一侧耳穴,双耳交替点灸,7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5天。每次治疗以灸后患者有轻微灼热痛感,或耳郭发热、全身汗出为宜。

    3.梅花点灸法:先确定病变部位的形状和大小,采用1号药线(直径为1mm),按一般药线灸点灸方法操作,采用梅花点灸法,即沿其周边点灸4个穴位,再加中间1个穴位。如病变部位面积较大,也可采用局葵穴(局部葵花点灸法,即沿其周边或病损部位点灸9个穴位,再加中间4个穴位),本法每日或隔日点灸1次,10天为一疗程。

    4.药线贴灸法:本法常用穴位为大椎、风门、肺俞、膏肓、心俞、肾俞。采用二号药线。药物为冬病夏治“消喘膏”(具体配方制作可参阅复方白芥子贴灸法)用生姜汁及蜂蜜调成稠膏状备用。灸治时,以穴位为中心,在周围1cm的范围内按药线灸点灸方法操作,用二号药线连续点灸5壮,然后将消喘膏做成2cm×2cm的药饼,直接贴在已点灸过的穴位上,并用追风膏固定,4~6小时后取下,如贴药处有灼热痛感可提前取下。治疗在每年的初伏开始进行,每10天灸贴1次,共做3次,连续灸贴3年。

    用穴规律

    一般根据口诀:

    “寒手热背肿在梅,痿肌痛沿麻络央,唯有痒疾抓长子,各疾施灸不离乡”的原则取穴。

    “寒手”指有畏寒发冷症状者,选取手部穴位为主。

    “热背”指发热体温升高者,选取背部穴位为主。

    “肿在梅”指肿块或皮损类疾病,沿肿块或皮损边缘及中央选取一组穴位,由五穴组成,呈梅花形分布。

    “痿肌”指凡肌肉萎缩者,在该萎缩肌肉上选取主要穴位。

    “麻络央”指麻木不仁症,选取该部位一段经络的中央为主要穴位。

    “抓长子”指凡因皮疹类疾病引起皮肤瘙痒者,选取首先出现的疹子或最大的疹子为主要穴位。

    壮医药线点灸常用特定穴

    1、梅花穴

    位置:在肿块或皮肤损害处。

    取法:按照局部肿块或皮损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和中点选取一组穴位,呈梅花形分布取穴。

    功效:软坚散结,祛风止痒。

    主治:一切肿块性和皮损性疾病。

    点灸法:每天点灸1次或数次。

    2、莲花穴

    位置:在皮肤损害处。

    取法:按照皮损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和在病损皮肤上取一组穴位,呈莲花形分布取穴。

    功效:祛风止痒,软坚散结。

    主治:癣类疾病。

    点灸法:每天点灸1 次。

    3、葵花穴

    位置:在皮肤病损处。

    取法:按照皮损的形状大小,沿其周边和病损皮肤上取一组穴位,呈葵花形分布取穴。

    功效:祛风止痒,软坚散结。

    主治:各种顽固性的癣类疾病。

    点灸法:每天点灸1次或数次。

    4、结顶穴

    位置:在各处肿大的淋巴结上。

    取穴:淋巴结附近或周围发生炎症,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取肿大之淋巴结顶部为穴。若无淋巴结肿,此穴无法取到。

    功效:消炎解毒,软坚散结。

    主治:各种炎症。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5、痔顶穴

    位置:在外痔或肿大突出肛门口的内痔上。

    取法:取外痔顶部或脱出肛门外的内痔顶部为穴。若内痔不脱出肛门口外,此穴无法取到。

    功效:活血消肿,消炎止血。

    主治:痔疮。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6、长子穴

    位置:在皮疹出现处。

    取法:询问病人,以最早出现的疹子为穴,如果无法分辨最早出现的疹子,则以最大的几个疹子为穴。

    功效:祛风止痒。

    主治:各种皮疹类疾病。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7、脐周四穴

    位置:在下腹部神阙穴周围取穴。

    取法:以神阙穴为中心,旁开1.5寸,上下左右各取一穴,共四穴。

    功效:温经散寒。

    主治:腹痛、泄泻。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8、下迎香穴

    位置:在面部鼻翼处下方。

    取法:于迎香与巨髎连线的中点处取之取穴。

    功效:通利鼻窍。

    主治:过敏性鼻炎等。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9、启闭穴

    位置:在上唇处。

    取法:于鼻孔外缘真下与唇边的连线,鼻孔外缘与口角的连线及唇边组成的三角形中心处取之取穴。

    功效:通利口窍。

    主治:牙关紧闭。

    点灸法:连续反复点灸,直至病人苏醒,牙关紧闭消除。

    10、鼻通穴

    位置:正坐,在鼻骨下凹陷处。

    取法:正坐,在鼻骨下凹陷处取之取穴。

    功效:通利鼻窍。

    主治:过敏性鼻炎、感冒鼻塞等。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11、下关元穴

    位置:在下腹部处。

    取法:于脐下3.5寸,即关元下0.5寸处取之取穴。

    功效:温肾益精,补气回阳,调理冲任,强壮补益。

    主治:阳痿、早泄、遗精、泄泻、崩漏、月经不调、不孕、夹色、阴挺、虚劳冷惫、赢瘦无力、咳嗽、气喘、眩晕、痛经等。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12、止吐穴

    位置:在胸部。

    取法:于鸠尾和膻中连线的中点处取之取穴。

    功效:宽胸利气,降逆止吐。

    主治:呕吐、胸痛等。

    点灸法:每天点灸1次或数次。

    13、膀胱三穴

    位置:在下腹部。

    取法:于因尿潴留而隆起的膀胱上缘取之,左、中、右各一穴,共三穴。

    功效:通利小便。

    主治:癃闭。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14、食背穴

    位置:在手掌背部。

    取法:于食指本节关节的中点处取之取穴。

    功效:健运脾胃。

    主治:肠胃道疾病。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15、食魁穴

    位置:在手掌背部。

    于食指次节关节中点上5分处取穴。

    功效:通络止痛。

    主治:前额头痛。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16、中魁穴

    位置:在手掌背部。

    取法:于中指次节关节中点上5分处取穴。

    功效:通络止痛。

    主治:巅顶头痛。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17、无魁穴

    位置:在手掌背部。

    取法:于无名指次节关节中点上5分处取穴。

    功效:通络止痛。

    主治:后部头痛。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18、外劳宫穴

    位置:在手掌背部。

    取法:于手背部与劳宫穴相对处取穴。

    功效:舒筋活络。

    主治:落枕。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19、背八穴

    位置:在背部。

    取法:将从风门至大肠腧的连线平分为5等分,两等分之交界处取一穴,共八取穴。

    功效:透邪退热。

    主治:感冒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

    点灸法:第1天点灸2次,间隔10~15分钟;以后每天点灸1次。退热以后不宜再灸。

    20、上长强穴

    位置:在骶部。

    取法:于长强穴上方凹陷处取之取穴。

    功效:涩肠止泻,消炎退热,止血等。

    主治:泄泻、痔疮发炎、大便出血、发热等。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21、趾背穴

    位置:在足背部。

    取法:于足拇趾本节关节中点处取穴。

    功效:健脾和胃。

    主治:肠胃道疾病。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22、燕口穴

    位置:在两手拇指处。

    取法:令两手拇指指腹相对,于两拇指指尖处取穴。

    功效:宁心安神,镇惊。

    主治;癫痫。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23、肛周四穴

    位置:在肛门口处。

    取法:在距肛门口边缘5分处前后左右各取一穴,共四穴。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止痛。

    主治:内痔出血。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24、镇寒穴

    位置:在手背部。

    取法:于合谷穴后方凹陷处取穴。

    功效:温阳祛寒。

    主治:畏寒怕冷。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25、安眠三穴

    位置:在眉毛内侧端。

    取法:沿眉毛内侧端边缘上、中、下各取一穴,共三穴取穴。

    功效:安眠。

    主治:失眠。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26、里内庭穴

    位置:在足底部。

    取法:于足底部与内庭穴相对处取穴。

    功效:活血祛淤,峻下通便。

    主治:大便秘结、产后胞衣不下、闭经等。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主治病证】

    壮医药线灸可用于多种病证,从已报道的有:感冒、帕金森病、失眠、慢性咳喘、阳痿、面瘫、各类痛证、腱鞘囊肿、乳腺增生病、外阴白斑、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风疹、小儿厌食症、遗尿症、麦粒肿、牙痛等。

    除此之外,不同的灸法还适用于不同的病证:

    耳穴点灸法多用于实证、热证或瘀证,如外感发热、头痛、竞技综合征、痛经、麦粒肿、急性结膜炎、带状疱疹等病证。

    梅花点灸法适用于体表的良性肿块、异物及皮肤病变,如乳癖、梅核气、痄腮。带状疱疹、股癣、外痔等病证。

    灸贴疗法多用于呼吸系统疾患,如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病证。

    【临床应用】

    1.咳嗽

    取穴:主穴:廉泉、人迎、水突、天突、气舍、膻中。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四缝、大抒、风门、肺俞、足三里。

    配穴:夜间多咳及盗汗者加三阴交,咳痰夹血丝者加库房、屋翳,咳痰者加丰隆、太白,咽痒者加天井、曲池,咽喉疼痛者加合谷、内庭、厉兑,有咽喉异物感及咽喉炎病史者加扶突、天鼎,气紧者加定喘、中府。

    治法:主穴为主,据症加配穴。根据年令选用药线(用壮药浸泡加工过的苎麻线):l岁8个月~10岁用3号线(直径0.25mm),11岁~50岁用2号线(直径0.7mm),51岁~76岁用1号线(直径lmm)。操作以一般点灸法,直接点按在预先选好的穴位上。治疗时间每天点灸1次,7次为1疗程,间隔3天可进行第2个疗程,最长治疗时间不过3个疗程。

    疗效:共治59例,结果:痊愈42例,好转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9.8%。

    2.慢性支气管炎

    取穴:主穴:大椎、肺俞、膏肓。

    配穴:急性发作期加天突、风门;胸闷痰多加膻中、丰隆 。

    治法:主穴均取,配穴据病情酌加,双侧同用。治疗时间为每年的初伏、中伏、末伏三天,各灸疗 1 次,共治 3 次,以正午时分治疗为好。采用壮医2号药线点灸。为增强疗效,采用梅花点灸法(在穴位1cm范围内点灸5壮)。再结合贴药,即将自制“冬病夏治消喘膏”加生姜汁调成稠膏饼状,分别摊在5块直径3cm的油纸上,贴于上述点灸的五个穴位,肺俞穴加放0.1g人工麝香,然后用橡皮膏固定。

    疗效:共治疗103例,结果:临床控制13例,显效40例,好转39例,无效 11例,总有效率为89.3%。

    3.脾虚证

    取穴:脐周四穴、脾俞、胃俞、下关元、足三里、上巨虚、食背(于双手食指背侧掌指关节正中点)、趾背(于双脚拇趾背侧摭趾关节正中点)、四缝穴。

    治法:上穴均取,选用2号壮医药线。于患者所选穴位给予中等点灸手法法即点灸时间l~2秒且中等用力)施灸。每穴 1 壮,每日1次,连续施灸2周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20例脾虚证患者,结果表明壮医药线点灸对脾虚证主症食欲减退。神疲懒言、肢体倦怠、食后腹胀、大便溏泄等有明显疗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同时,检测了20例脾虚证患者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前后唾液流量、唾液淀粉酶活性、淀粉酶分泌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壮医药线点灸有改善脾虚患者唾液负荷分泌作用,表现为提高患者对外源刺激(酸刺激)的反应性。

    4.泄泻

    取穴:神阙、下脘、气海、天枢、大横、食背。

    治法:上穴均取。根据不同年令及季节分别选用1、2、3号壮医药线:l号线用于秋冬季,3号线用于小孩,2号线为四季常人用。操作时,拇食指持线一端,露出线头1~2cm,将药线点焰灭火后将成珠火时,直接点灸穴位,一点火灭即起,为 1 壮,虚寒者用补法、快点;实热者用泻法、慢点。每穴 1 壮,日灸1~2次,10次为一疗程,不愈者,停治2天再继下一疗程。

    疗效:共治100例,结果:痊愈85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

    5.头痛

    取穴:主穴:头维、攒竹。

    配穴:偏头痛在此基础上加食魁穴(手背食指指间关节处)阿是穴;后头痛,加风池、无魁穴(手背无名指指间关节处);巅顶头痛,加百会、上星(头正中线,入前发际一寸处),中背穴(手背中指掌指关节处)。

    治法:

    药线制备:自选具有镇痛活血、舒筋活络等作用的中药,独活、红花各80g,威灵仙、松节各100g等药。将饮片烘干研粗颗粒状,用75%乙醇2000ml,浸泡以上药物25天,再将直径约0.7mm的麻线250g投入药液中浸泡20天后取麻线,置于少量药液中待用。

    用法:药线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法。用手指持麻线并露出线头,在乙醇灯上点燃,有明火须扑灭,需线头有火星即可。将有火星的线头对准穴位皮肤处点按,一按火灭即拿开,此为一壮。每日1次,7~10日为1疗程。

    疗效:78例,治愈57例,显效9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2%。

    6.失眠

    取穴:主穴:头维、攒竹、中冲、劳宫、内关、间使、神门。

    配穴:心脾亏损加足三里、三阴效;肾阴虚加肾俞;肝阳上亢加太冲。

    治法:主穴为主,据证型加配穴。用拇指、食指捏紧药线 ,外露1~2分,点燃线头,以拇指的屈伸动作,将线头稳准地按压在穴位上,即按起以产生灼热感为度,此为1壮。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疗效:共治30例。结果:近期治愈13例,显效14例,有效2 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

    7.痛证

    取穴:

    (1)头痛:

    主穴:百会、头维、攒竹、太阳、 风池、合谷。

    配穴:风湿头痛加通天、三阳络;肝阳头痛加太冲;痰湿头痛加中脘、丰隆,血虚头痛加血海、足三里;瘀血头痛加阿是穴(痛点)、三阴交。

    (2)肢痛:

    主穴:上肢取肩髃、臂臑、肩贞、曲池、手三里、外关、阳池、合谷;下肢取环 跳、阳陵泉、膝眼、委中、足三里、承山、解溪、昆仑、申脉;背部取身柱、肾俞、命门。

    配穴:行痹加风池、风门、肝俞,痛痹加关元、阿是穴;着痹加脾俞、中脘、丰隆,热痹加大椎。

    (3)肩痛:

    主穴:肩井、肩髎、肩贞。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

    配穴:上肢抬举困难加天宗、后溪;痛甚加阿是穴。

    (4)扭伤:颈部:天柱、风池、大椎、身柱、曲池、合谷;腰部:肾俞、人中、外劳宫、后溪,委中、承山、足三里;肩部:取肩井、肩髎、肩贞、肩髃、曲池、后溪,膝部取血海、梁丘、膝眼、委中、足三里、承山;踝部:足三里、三阴交、解溪、昆仑、申脉。

    治法:据不同疼痛的部位和症状选穴,采用壮医药线灸治。成人用2号药线,儿童用3号药线。具体操作是,医者用右手食指和拇指持线一端,露出线头l~2cm。将此线头点燃,轻轻地甩灭火焰,使之形成圆珠状火星。将火星对准穴位,顺应腕和拇指的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重而敏捷地将有火星的线头直接点按于穴位上。一按火灭为一壮,一般每个穴位点灸一壮即可。每天点灸 1 次,6次为一疗程,疗程间停灸2天。

    疗效:共治595例,结果:痊愈210例,显效217例,好转147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96.47%。

    8.肩周炎

    取穴:

    主穴:肩髃、肩贞、肩髎、肩井、阿是穴(压痛点)、曲池、臂臑。

    配穴:痛及前臂加手三里、合谷、内关、外关;痛及颈项加风池、天柱;痛及胸背部加巨骨、曲垣、风门、大杼、天泉、云门。

    治法:主穴均取,配穴酌加。选用2号壮医药线,以右手拇食指持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1~2cm,点燃,扑灭明火,将有火星的线端对准穴位,以拇指指腹稳重而快捷地将线端直接按于患侧的肩部及上肢邻近穴位,一按火灭即起。灸时局部可有轻微的灼热感,痛处可重施灸数次,阿是穴以重手法施灸。每日点灸1次,6日为1个疗程。

    疗效:共治疗40 例,结果:痊愈20例,显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

    9.腱鞘囊肿

    取穴:阿是穴(病灶区)、合谷。

    治法:取2号壮医药线,按梅花形取穴点灸囊肿范围及患侧合谷穴,每天点灸一次。治疗时间最长12天,最短5天。

    疗效:共治疗28例,其中治愈21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3%。

    10.淋菌性关节炎

    取穴:

    主穴:阿是穴(病灶区)、大椎、关元、足三里。

    配穴;上肢加天井、曲池、内关、外关;下肢加阳陵泉、解溪、环跳、风市。

    治法:用以下三法综合治疗,阿是穴每法都取。

    (1)壮医药线点灸法:主穴均取,配穴据病情而加。取壮医药线,将一端线头点燃。甩灭火焰,使之形成圆珠状火星,将火星直接按于穴位上。每个穴位灸1壮,每日灸1次。

    (2)壮医药筒灸法:药筒灸是流行于广西西南部壮瑶民间的一种医疗方法。灸筒制备:大黄30g,五倍子10g,研末拌匀后加入吹风蛇胆1枚,白酒适量调成膏状。竹筒选取:以两年以上的金竹为佳;用刀刮去外皮和内膜,一端留竹节作底,另一端锯掉竹节作筒口,口径4~5cm,长度为8~10cm。具体操作:将药膏装人竹筒,用双层纱布把竹筒口封扎好,点燃乙醇灯烤热竹筒,趁热(以患者能忍耐为度)将纱布封口的一端迅速吸灸阿是穴,反复灸治5min,每天灸治2次,如药膏干结,可用白酒喷洒湿润后再用,每筒药使用30天。

    (3)药物熏洗热敷:采用自拟方“黄风藤洗剂”:黄连、黄芩、黄柏各15g,五爪风、八角风、九节风各25g,杜仲藤、吹风藤、鸡血藤各20g。煎取药液两次合并,将干净的毛巾浸泡于热药液中,趁热熏洗阿是穴20min,然后取出药巾(毛巾)拧半干湿热敷于患处10min。1剂药用2天,每天2次,每次将药液加热后再用。

    以上治疗方法均10天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再继续下一疗程,3疗程后停药观察。对关节腔有积液或脓液者,可反复抽吸,直至干净为止。在治疗期间禁食酒、辣、虾、蟹等刺激性及高蛋白质物质。禁忌一切剧烈运动。

    疗效:共治12例,结果:痊愈8例,显效3例,有效1例,显效率91.67%,有效率100%。

    11.带状疱疹

    取穴:蛇眼穴(初发的疱疹)、阿是穴(疱疹的中心点)。

    治法:任选一穴治疗。蛇眼穴用1号壮医药线。 先沿病灶边缘疹粒行梅花形点灸,并寻找初发的2~3颗疹粒(俗称“蛇眼穴”)施灸。施灸时持线对着火端,露出线头,露出部分以略长于拇指端即可,灸时点1次火灸1壮,在线头火星最旺时迅速灸灼穴位,不要平按,要使线头圆火着穴。阿是穴用2号壮医药线,一般每个疱疹点灸一壮即可,逐个疱疹点灸。在施药线点灸时,要做到稳、准。轻、快,力求逐个疹点点完。每日1次,6天为1疗程。灸后局部有灼热感或痒感,患者不要用手搓揉,以免抓破继发感染。

    疗效:共治208例,结果:治愈124例,好转7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4.2%。

    12.苔癣样变型皮肤病

    取穴:阿是穴(病灶区)。

    治法:选用 1 号壮医药线。阿是穴用葵花样点灸法,即按皮损形状沿其周边每隔2~3mm点一壮,皮损部每平方cm点9~12壮。点灸完毕上涂二号药膏 (达克宁霜剂和醋酸去炎松尿素软膏、足光粉按1:1:1调制而成),敷料包扎。每日 1 次,7次为一疗程。注意:随着皮损不断脱落外涂药膏量逐渐减少,皮损脱落干净正常皮肤完全显露改用一号药膏(达克宁霜剂和醋酸去炎松尿素软膏按1:1调制而成)再涂3至5日。另外每次行灸前需将脱落皮损擦净。

    疗效:共治17例,全部获愈,其中12例1疗程内治愈,3例2疗程内治愈,2例3疗程治愈。

    13.皮肤癣病

    取穴:阿是穴(病灶区)。

    治法:均采用壮医药线点灸法治疗,儿童用2号线,成人用1号线。具体操作为:反复围绕病灶点灸一圈,然后视病变范围大小在病灶中部散点1~10壮,若边界不清楚,则采用梅花点灸法灸疗。隔日 1 次,7次为一疗程,两疗程之间间隔1周。

    疗效:共治33例,患者治疗期间不用其它药物,经过1~5个疗程的治疗。结果,痊愈24例(皮肤瘙痒消失,皮色正常,真菌镜检每周1次,连续3次阴性),有效(瘙痒消失,皮色正常 ,真菌镜检阳性)9例,痊愈率72.7%,总有效率100%。随访:痊愈者复发2例,有效者复发7例,总复发率27.3%。

    14.痛经

    取穴:主穴:关元、三阴交、承山。

    配穴:寒湿凝滞型加中极、地机,气滞血瘀型加气海、太冲,气血两亏型加气海、足三里。

    治法:主穴必取,配穴分型而加。嘱患者取坐位,医者用壮医药线点灸。方法为右手拇食指持线的一端并露出1~2cm,将有火星端的珠火直接点按在穴位上。一般一穴 1 壮,重症可点灸2~3壮。每日 1 次,5 日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103例,结果:痊愈62例,显效33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1%。

    15.功能性子宫出血

    取穴:百会、脐周四穴(由阴交、水分和双侧盲俞四穴组成,距脐中均为1寸)、梁丘、阳陵泉、涌泉。

    治法:上穴均取。采用2号壮医药线,以食、拇指持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l~2cm,将露出的线端在乙醇灯上点燃(如有火焰必须扑灭,只需线头有火星即可),将有火星线端对准穴位,顺应腕和拇指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重而敏捷地将有火星线点直接点按于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为1壮。为增强疗效,采用梅花形灸法(即取穴位及距穴位0.5cm处等距各取四穴)。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停治2日,再进行第2疗程,一般治疗2个疗程。

    疗效:以本法治疗更年期功能出血66例 ,结果治愈52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0%。

    16.妇科盆腔良性包块

    取穴:关元、气海、中极、子宫、三阴交、足三里、命门、(腰)阳关、大肠俞、膀胱俞、肾俞、长强、阿是穴(病灶区)。

    治法:上穴可轮流取用,用壮医药线点灸。方法为:以食指、拇指持线的一端,露出线头1~2cm,点燃线头后扑灭火焰,使线头留有火星并直接按于穴位上,一按火灭为1壮,一穴1壮,灸处可有轻微灼热感。每日1次,10 次为一疗程。停治2日,继续下一疗程。

    疗效:共观察20例。治疗10~60次后,痊愈10例,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0%。原有12例不孕者治疗后8例怀孕。

    17.腮腺炎

    取穴:阿是穴(病灶局部)、耳尖(耳穴)。

    治法:上穴均取。单侧病亦取一侧,双侧病变取二侧。采用壮医药线3号线(直径约0.25mm)点灸。具体方法为:用左手拇指甲尖按压所取穴位,右手拇指和食指攥药线的一端,露出线头约1~2cm,将线头在乙醇灯或蜡烛火上点燃,随后即将火焰甩灭,速将带有珠火的药线头对准穴位直接点按于穴位上,每点灸一下即为1壮。一般阿是穴(肿块)采用梅花点灸,即在一侧肿块范围内点灸5~8壮,患侧耳尖点灸1壮,每日1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

    疗效:共治95例,均获痊愈(腮腺肿痛及临床症状消失)。治疗最少1次,最多2次;其中1次点灸后耳下肿块消退,无压痛,热退达67例。

    18.扁平疣

    取穴:主穴:阿是穴(最先出现的第一批疣中选择2~3颗较大而外观陈旧的疣体)。

    配穴:行间、太冲、养老、外关、丘墟、外踝尖(足外踝之最高点)。

    治法:主穴和配穴同取,采用2号壮医药线点灸。主穴用重法施灸,配穴以一般点灸法,即点灸1次为1壮,每穴每日灸1次。连灸7日,停治1日后再施灸。

    疗效:以上法共治30例,结果:痊愈5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56.67%。

    19.婴幼儿腹泻

    取穴:大肠俞、小肠俞、神阙、水分、阴交、肓俞。

    治法:药线制备:取适量吴萸粉、雄黄、樟脑、麝香等浸入95%乙醇中备用。将苎麻搓成直径0.7mm、长30mm的细线放入药液中浸泡24小时即可使用。

    具体操作:上穴酌取,可轮流选用。将药线一头点燃,吹灭明火,只留线头火星,对准穴位轻轻按灭火星为1壮。轻者每穴只灸1壮,重者每穴灸2壮,每日1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有轻度脱水者配合口服补液盐。

    疗效:共观察165例,结果:全部治愈。其中3例2日治愈,48例3日,103例4日治愈,3例5日,2例6日,6例7日治愈。

    20.小儿厌食症

    取穴:主穴:四缝、足三里、胃俞、中脘。

    配穴:实热型配不容、内关;虚寒型配关元、脾俞;咳嗽者配肺俞;腹痛及大便溏烂者配水分、天枢;大便干燥者配内庭;多汗者配肝俞。

    治法:

    药线制备:用苎麻卷长大 30 cm,直径0.7mm的细线,再放入由麝香、雄黄等药物制成的药液中浸泡24小时后备用。

    具体操作:时以食指和拇指持线的一端,露出线头,将露出的线头点燃,吹灭明火,只留线头火星直接对准穴位,同时用拇指把火星压在穴位上,火灭即起为1壮。轻症者一穴1壮,重症者一穴2壮。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l个疗程疗效欠佳者,再继续1个疗程。

    疗效:共治疗120例,结果显效104例,有效 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7%。

    21.遗尿

    取穴:脑户、百会、四神聪、风池、曲池、手三里、内关、神门、遗尿(位于小指背侧第一指关节中点上方0.5寸处)、涌泉、下关元(位于关元穴下方0.5寸)、曲骨、三阴交、阳陵泉、四缝、肾俞、八ós、长强、急脉、肺俞。

    治法:每次取用上述全部穴位。用壮医药线点灸,即取预先经过多种药物制备液浸泡过的直径为0.7mm的苎麻线,将其一端放在灯火上点燃,使之形成圆珠状火头。施术时,医者以拇指指腹稳重而敏捷地将带有珠火的线头直接点按在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为1壮,1穴点灸1壮。灸时局部有蚁咬样灼热感,有时上述感觉可沿经络传导。每日治疗1次,2周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20例,结果:痊愈14例,好转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5%。

    22.麦粒肿

    取穴:阿是穴(麦粒肿隆起最高点)、合谷、外关、耳尖(耳穴)。

    治法:上穴均取。其中,合谷取对侧,耳尖取患侧。 可选用1号或2号壮医药线点灸。阿是穴采用梅花形点灸法:即在麦粒肿隆起最高点及其周围点灸3~5壮。余穴亦点灸3~5壮。施术时持线对着火端,露出线头,露出部分以略长于拇指端即可,灸时点一次火灸 1 壮,在线头火星最旺时迅速灸灼穴位,不要平按,要使线头珠火着穴。灸后局部可有灼热感或痒感,患者不要用手搓揉,以免抓破。每日1~2次,3日为1 疗程。

    疗效:共治23例。均在3日内痊愈,其中1次而愈者5例,2次而愈者12例。

    23.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取穴:攒竹、鱼腰、睛明、曲池、手三里、合谷、风池、大椎;耳尖、神门、眼(均为耳穴)。

    治法:上穴均取。根据不同年令选用不同壮医药线,成人用2号线,小儿用3号线。方法为用右手食指和拇指持线的1端,露出线头1~2cm,将引头在火上点燃后即扑灭,使之形成圆球状火头,再以此珠火直接点按于穴位上。其中,眼区穴、小儿及病轻者用轻手法(快速扣压),体穴、耳穴、重症用重手法(缓慢扣压)。每穴灸 1 壮。初诊10~15min后再灸1次。以后每日1次。不计疗程 ,以愈为期。

    疗效:共治125例,结果:痊愈104例,好转 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6.0%。

    24.牙痛

    取穴:主穴:颊车、地仓、下关、合谷、解溪。

    配穴:风火牙病加曲池、风池、外关;胃火牙痛加二间、三间;虚火牙痛加太溪。患侧取穴。

    治法:主穴均取,配穴据症而加。用壮医药线点燃后取其珠火直接点灸于所取穴位,每日施灸2次,3日为1疗程。同时每日取中药扁蓄100g(鲜品不拘多少),水煎当茶饮。

    疗效:共治20例,结果全部有效。其中,痊愈18例,显效2例。

    【病案举例】

    1.咳嗽

    ×××,女,37岁,中医师。1997年5月17日来诊。干咳2月余。患者因风热感冒后热退,表证已解,但咳嗽不已,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未愈而来求治。曾静脉滴注氨苄青霉素。林可霉素、病毒唑,口服交沙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红霉素、芒果止咳片、咳必清、川贝枇杷糖浆、蜜炼川贝枇杷糖浆及中药桑菊饮加减、止嗽散加减、清燥救肺汤加减、沙参麦门冬汤加减等均不效。现症见:干咳无痰,昼夜均作,咳甚时伴呕吐胃内容物,声嘶,咽痒,眠差,纳减,便调。无自汗、盗汗、气紧喘促,舌质淡红,苔薄黄干,脉细。既往健康,无特殊病史。检查:生命体征正常,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精神尚可,面色如常,查体合作,自动体位,咽喉中度充血,未见滤泡、脓点,扁桃腺无肿大;胸廓无畸形,语音、语颤正常,两肺叩诊清音,未闻及干湿罗音及胸膜摩擦音;其它系统检查均未发现阳性体征。摄胸部正侧位X光片:两肺胸膈未发现异常。血常规检查:白细胞5.6×109/L,中性粒细胞粒细胞70%,嗜酸性粒细胞30%,咽拭纸细菌培养3次均无特殊发现。诊断:中医-咳嗽(肺阴亏虚);西医-咽炎。采用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取穴:廉泉、人迎、天突、水突、气舍、膻中、尺泽、曲池、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四缝、大杼、风门、肺俞、足三里。点灸当天咳嗽大减,睡眠好。次日继续点灸上述穴位后咳嗽止,咽不痒,声嘶明显改善,咽喉充血减轻,纳增。第3日再点灸1次,发声正常,咽喉已无充血,获愈。

    2.支气管哮喘

    杨×,男,8岁,1996年7月16日初诊。家长代诉:阵发性呼吸困难反复发作5年,近2周因感冒引起急性发作。症见气喘,胸闷,喉间哮鸣音,不能平卧,伴有咳嗽、咯痰。西医诊为支气管哮喘,经过对症处理后稍有缓解,本次发作系因用药过频繁及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而出现向心性肥胖等副作用,故要求针灸治疗。查体:呼吸困难,喉中痰鸣,口唇青紫,舌质暗淡,脉浮紧。听诊两肺布满哮鸣音。X线胸透:双肺纹理增粗。时逢初伏,即用壮医药线灸点灸大椎、风门、肺俞、膏肓、心俞、肾俞后再贴自制“冬病夏治消喘膏”药。上述灸贴疗法于初伏、中伏、末伏各治1次,共治疗3次,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第2年初伏时随访,诉1年中哮喘未发作,患外感后仅有咳嗽痰多,经内服止咳化痰药即愈,经过3年的灸贴治疗后,喘息症状及肺部哮鸣音完全消失,哮喘未见发作。

    3.帕金森综合征

    ×××,男,60岁。四肢不自主抖动24年,卧床不起5年。经多处医院系统检查,均诊为帕金森综合征。长期服用西药及针灸治疗均未见效。取穴:脑户、百会、身柱、肝俞、上廖、下廖、阳池、手三里、梁丘、伏免、阴市、足三里。采用壮医药线灸法。药线点燃后直接灼灸穴位,每按火灭为1壮,每穴灸1壮,日1次。治疗10日后见效,继续治1月,四肢抖动基本消失,能独立行走,生活基本能自理,间断治疗2月,随访半年,疗效巩固。

    4.乳腺增生病

    张××,女,32岁,已婚,教师。1998年5月初诊。主诉:右侧乳房胀痛,出现肿块1年。1年前自觉右侧乳房胀痛,无意中发现右侧乳房有约拇指头大小的肿块,有压痛,并每次月经来潮前疼痛较剧,有时向右侧肩背及腋窝放射,曾内服“逍遥丸”、“乳癖消”等药物均疗效不佳,近2月来感肿块有增大,到本科就诊。查:右侧乳房外上象限可触及到2cm×3cm肿块,质中,可活动,边缘清。经乳腺高频X线拍片,诊为乳腺小叶增生症,中医诊为乳癖,采用一号药线,取局部梅花型穴施灸,并加膻中、期门、足三里、三阴交,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遇经期停灸5日。连灸4个疗程后,自觉疼痛消失,肿块缩小,5个疗程后,病愈。

    5.斑秃

    曾××,女,30岁,1994年8月10日初诊,自诉二个月前偶然发现枕后部片状脱发,以后逐渐多至四片;曾服中药首乌片、生发片等未见明显好转,伴有心烦、腰痛、神疲症状,核查:枕后部有四处秃发,面积大者约3×2.5cm2,小者1×1.5cm2,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诊断为“脱发症”(肝肾不足),予药线点灸治疗,取局部外围莲花形穴,中间梅花形穴为主,配穴选:肾俞、肝俞、足三里、三阴交、每穴2壮,每日1、2次,并嘱患者晚上用生姜切片外涂患处,经治疗10日后,所点灸之处逐渐长出黑色头发。经过二个半月治疗(每隔5日休息二日),头发已长出2~3cm长,临床治愈。3个月后随访,无再脱发。

    6.脚癣

    刘××.女,34岁,初诊日期为1996年6月10日。自诉:反复足趾间出现水疱、糜烂、脱屑二年余,近半个月症状加重,足部瘙痒难忍,以往曾用过达克宁、皮炎平等多种药物,症状反复。检查:双足趾部红肿,足趾间有水泡,局部糜烂,有黄色渗出液,微臭,足缘部有脱屑,皮肤轻度皲裂,舌苔黄腻,脉略弦。诊断为足癣.;属湿热下注型。用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取穴:局部莲花形穴,足三里、曲池、太白、三阴交、血海、耳穴之肺、脾,选用直径为0.7mm的药线,每穴灸一壮,每日点灸二次,10日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足部瘙痒明显减轻,局部无渗出,脱屑,皲裂症状有所好转,经二个疗程治疗告愈.随访一年未复发。

    7.苔癣样变型皮肤病

    李×,女,32岁,工人,1992年2月18日初诊。自述项部皮肤瘙痒,增厚5年余。曾多处就医,经皮肤科确诊为“神经性皮炎”,给予多种口服及外用中、西药物,收效甚微。皮损部逐年增厚扩大。此次因瘙痒难忍求治。查患者项部,可见左发际下有一 10×7cm大小苔癣样变型皮损,表面有少量脱屑、抓痕和血痂。即行点灸治疗并外涂二号药膏。一次而瘙痒大减并有大量脱落皮损。经六次治疗苔癣样变性皮报脱落干净。嘱病人自涂一号药膏3次。随访三月未复发。

    8.腰痛少乳

    廖××,女, 24岁,工人,1989年3月17日初诊。主诉:腰痛四个半月,少乳一周。四个半月前足月剖腹产,产后腰痛,不能平卧,一周前感冒,乳汁分泌减少。见面色稍黄,下眼睑微黑,唇色暗红,腰椎l5无压病,周围肌张力亢进,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诊断:腰痛(寒湿型),少乳。治则:祛湿散寒,益气养血。采用壮医药线灸法。穴位处方:腰1~5夹脊、肾俞、膻中、乳根、少泽、足三里。经治疗10次,腰痛明显减轻,能恢复正常卧位,乳汁分泌正常。

    9.伪膜性结膜炎

    杨××.女,16岁,学生,1998年2月6日诊,因双眼红肿涩痛就诊我院眼科门诊,拟诊:伪膜性结膜炎经过每日外冲洗双眼,内服抗病毒性药物,以及肌注病毒唑针剂,2周后仍未见明显好转,遂来我科求医。患者平素嗜食煎炸食品,大便干结,双目红肿.不愿睁眼,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用药线点灸以下穴位:睛明、攒竹、瞳子ós、合谷、太阳、上星、上明、印堂、鱼腰、曲池、耳尖、太冲,隔15min后复点灸以上穴位1次,当日夜晚眼都涩痛减轻,能看2小时电视。医嘱每日施灸2次,连续灸3日,另加服龙胆泻肝汤3剂。3日后复诊,双眼红肿热痛感消失,左眼结膜仍充血。每日点灸1次,连续3日,病证消失。

    10.牙痛

    赵××,女, 46岁,工人,1996年5月10日就诊。自述右下牙疼痛4日,曾在我院口腔科诊治.诊断为“牙周炎”,经给予消炎止痛等西药后,牙痛未见明显减轻,遂来我科就诊。刻诊:右下牙疼痛,牙龈红肿较甚.肿连腮颊,头痛,口渴喜饮,口气臭秽,大便秘结,舌苔黄垢,脉滑数。中医诊断:牙痛(胃火牙痛型)、给予壮医药线点灸、取患侧颊车、地仓、下关、合谷、解溪、二间,每穴施灸2次,配合中药扁蓄100g水煎当茶饮。第2日来诊诉诸症明显减轻.守以上方法继续治疗。第3日来诊诉诸症已缓解,为巩固疗效,再施灸2次及口服扁蓄煎剂。

    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6963652070918341131/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20 08: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药线好用[赞][呲牙]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20 08: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不错,受益者。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20 08: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哪里能做这种灸法呢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20 08: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熏香点灸也可以,效果不错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20 08: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详细,看上去很好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20 08: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20 08: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20 08: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20 08: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