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878|回复: 0

    埋线针刀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10 08: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膝骨性关节炎概述

    膝骨关节炎又称退行性关节炎,增生性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骨性关节炎属中医“骨痹”、“膝痹”范畴。膝骨关节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并且是引起活动障碍的主要原因。


    病因

    1、膝骨关节炎的发生一般由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慢性劳损、外伤、骨质疏松、过度劳累等因素引起。该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多发于男性。
    2、另外肥胖、体重的增加和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成正比。
    3、长期不正确的走路姿势、负重用力、长时间下蹲导致膝关节软组织损伤、膝关节的受凉受寒也是导致膝关节炎的原因。


    诊断要点

    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硬化和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至少2次)清凉、黏稠,WBC<2000个/ml
    4、中老年患者(≥40岁)
    5、晨僵≤3分钟
    6、活动时有骨擦音(感)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条或1+3+5+6或1+4+5+6条,可诊断膝骨性关节炎。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43岁,2021年1月15日就诊,自述膝关节疼痛,活动无力,活动受限。近期加重。
    检查:查体:左侧膝关节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关节无力、活动障碍。X线检查:骨关节炎的x线的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
    诊断:左侧膝骨关节炎
    治疗:采用“膝五针+腘五针”治疗。患者取俯卧位,俯卧位。腹下垫枕,使腰椎部轻度后突。埋线部位按要求用碘伏常规消毒,轻症且首次治疗,可单纯用埋线针刀松解;重者且反复治疗时,可于松解同时注入益气消炎镇痛液或者臭氧。
    定点取穴:
    (1)膝五针由血海点、梁丘点、内膝眼点、外膝眼点和阳陵泉点组成。
    血海点:仰卧或正坐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此处为中医针灸学的“血海”穴,故名之。
    梁丘点:仰卧伸下肢,或正坐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此处为中医针灸学的“梁丘”穴。
    ③内、外膝眼点: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在内侧的称内膝眼,在外侧的称外膝眼。
    ④阳陵泉点:仰卧或侧卧,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的凹陷处。此处为中医针灸学的“阳陵泉”穴。
    (2)腘五针由腓内点、腓外点、腘肌止点、腓骨头点、鹅足点组成。
    ①腓内点:腓内点位于腓肠肌内侧头,即股骨的内上髁上部压痛点。
    ②腓外点:腓外点位于腓肠肌外侧头,即股骨的外上髁上部压痛点。其上部为跖肌起点。 腘肌止点:腘肌点位于腘肌止点,胫骨上端的后面,腘线以上的压痛点。 腓骨头点: 位于胫骨上端的后面,是比目鱼肌起点和股二头肌止点、附近附着外侧副韧带的止点。
    ⑤鹅足点: 胫骨粗隆的内侧面。可松解缝匠肌薄膜腱、内侧副韧带。
    操作手法:线体对折旋转埋线术
    愈后:明显改善膝关节疼痛,活动无力,活动受限等症状。
    治疗意义:
    埋线针刀疗法之“膝五针”,“腘五针”可以松解了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粘连、瘢痕和挛缩,同时也对膝关节周围滑液囊进行减张减压,从根本上治疗了膝关节周围的病变,维持了膝关节的肌性平衡。从而缓解症状。

    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6982844108863717918/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