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系指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而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出的一种综合病症,也是日常生活中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和椎间盘退变、损伤、遗传、发育异常等因素相关,可通过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来达到治疗目的,多数患者可以治愈。
病因
1、椎间盘退变
腰椎间盘在脊柱的运动和负荷中承受巨大的应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逐渐发生退变,纤维环和髓核的含水量逐渐下降,髓核失去弹性,纤维环逐渐出现裂隙。在退变的基础上,劳损积累和外力的作用下,椎间盘发生破裂,髓核、纤维环甚至终板向后突出,严重者压迫神经产生症状。
2、损伤
反复弯腰、扭转等动作最易引起椎间盘损伤,故本病与职业有一定关系。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及从事重体力劳动者,因过度负荷,均易造成椎间盘早期退变。
3、妊娠
妊娠期间整个韧带系统处于松弛状态,而腰骶部又承受比平时更大的应力,增加了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4、遗传因素
小于20岁的青少年病人中约32%有阳性家族史。
5、发育异常
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和关节突不对称等腰骶部先天发育异常,使下腰椎承受异常应力,均会增加椎间盘的损害。
6、流行病学
在椎间盘突出症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为常见。
7、诱发因素
腰部急骤变换姿势、腰部外伤、姿势不当、腹压增高、受寒受湿。
诊断要点
1、典型症状
(1)腰痛::主要发生在下腰背部或腰骶部。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活动时疼痛加重,休息或卧床后疼痛减轻。疼痛持续时间较长,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可以缓解。
(2)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多为逐渐发生,开始时为钝痛,而后逐渐加重,疼痛多呈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
(3)其他症状: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痛,马尾神经综合征,尾骨疼痛,肢体麻木感。
2、体征
(1)步态:疼痛明显者常有跛行,严重者需扶拐。
(2)腰部体征:腰椎生理前凸变小,腰肌紧张或痉挛,腰椎出现姿势性侧凸。
(3)神经体征:受累神经根可出现所支配的运动、感觉和腱反射的异常。
3、特殊检查
直腿抬高试验、健肢直腿抬高试验、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屈颈试验、仰卧挺腹试验、股神经紧张试验。
4、检查
腰椎X线平片、CT检查、磁共振(MRI)检查、电生理检查(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与诱发电位)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排除一些疾病,起到鉴别诊断作用。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51岁,2021年4月15日就诊,病史为腰痛两年,疼痛由大腿后侧向下放射。
检查:腰椎X线片,CT检查示4/5椎间盘突出。
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采用“疹五针”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操作部位,常规消毒,轻症且首次治疗,可单纯埋线针刀松解;症状较重可在埋线同时,注入益气消炎镇痛液或臭氧,也可以在“突五针”的基础上加“臀五针”治疗。
定点取穴:
腰中点:后正中线上,在病变腰椎间盘棘突之间一点。
关节突关节点:病变腰椎间盘上下棘突左右旁开2.5cm点,共四点。
操作手法:线体对折旋转埋线术。
愈后:腰部疼痛明显缓解。
治疗意义:
埋线针刀之“突五针”,起到长效针灸刺激,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疏通经络的作用的同时。松解病变周围受刺激的软组织、韧带、关节囊;运用针灸原理,通过埋线,刺激调节督脉、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相应腧穴,从而达到固肾壮腰,舒筋活络之功。中西结合,标本兼治。
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69973240470715929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