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广播
Follow
群组
Group
动态
Space
淘帖
Collection
日志
Blog
相册
Album
分享
Share
记录
Doing
排行榜
Ranklist
搜索
搜索
热搜:
埋针
埋线
减肥
美容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针灸界
»
论坛
›
百家论经
›
推拿
›
学学简单的小儿推拿,小病小灾再也不用去医院了! ...
图文热点
返回列表
查看:
599
|
回复:
2
学学简单的小儿推拿,小病小灾再也不用去医院了!
[复制链接]
大荆
大荆
当前离线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3-20 08: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接触小儿推拿,还是源于一个朋友的推荐。她儿子上吐下泻,经过两个疗程的推拿,好了。在朋友的推荐下,加了一个小儿推拿的微信群,后来,陆陆续续又在群里看到了好多经过小儿推拿治好的案例。
小儿推拿有什么作用?
以我的理解,小儿推拿就是中医的一个分支,有病治病,没病调理身体,还是很神奇的。
1.缓解宝宝病痛
很多宝宝过了6个月之后,就开始各种生病,感冒发烧、积食、腹泻等等。有些早产儿,更是厉害,身体比较弱,经常性的这病那病。而且,有点病说来也奇怪,在医院治不好,点滴、吃药都不行,让推拿师给推拿推拿,见效了,康复了。
我跟推拿师聊过一次,我问她为什么给孩子捏捏手、捏捏脚孩子的病就好了呢,而去医院却治不好,这是为什么?她说,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推拿就是通过被按摩与病处对应的穴位来达到缓解病痛甚至痊愈的,是从根源上来治疗的,医院却是治标不治本。
对于这个推拿师的话我虽然不是完全认同,但是对她的推拿技师还是蛮佩服的,毕竟通过她的推拿,我闺女的腹泻完全治好了。
2.提高宝宝身体机能
增强宝宝抗病能力
穴位是人身体上经络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穴位被有效刺激的条件下,可以调阴阳、益气补血。尤其是对于宝宝来说,还能够增强免疫能力,保证宝宝的饮食均衡、正常长大。所以,宝宝多做推拿能提高宝宝身体机能,增强宝宝抗病的能力。
小儿推拿的适用范围
小儿推拿一般来说是针对0-14岁的孩子,也有说0-9岁的,其中,新生儿也可以做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具体怎么做?
一、脾经(脾土)
位置: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②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面色等。
说明:经实验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①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④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
二、肝经(肝木)
位置:在食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肝经(或称平肝或泻肝);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肝经。一般100~500次。
作用:开郁,除烦,平肝胆之火,息风镇惊。
主治:目赤,昏闭,烦躁不安,惊风抽搐,口苦咽干。
说明:肝经一般用清法,不用补法,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因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如肝实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泻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穴代之,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表里。
三、心经(心火)
位置:在中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中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心经;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心经。100~500次。
作用:清热,泻心火,补益心血,养心安神。
主治:小便不利,口舌生疮,目赤,五心烦热,惊惕不安。
说明:心经一般用泻法,不用补法,因心火不能妄动。若心气虚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清天河水穴代之。如患儿高热并见两颧腮部色赤尤甚,为火来烁金,可有剧咳发作,应采用泻法,推1~2次后.多见两颧腮色赤消退,对剧咳也可缓解。但对患有肺结核病的两颧腮色赤者,用之无效。
四、肺经(肺金)
位置:在无名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无名指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或来回推称为清肺经;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肺经。100~500次。
作用:宣肺止咳,顺气化痰,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主治:感冒,发热,咳喘,肺炎,肺虚,自汗,盗汗,便结等症。
说明:肺经一般用清法或泻法,不用补法。小儿慢性腹泻、虚寒泻,应用本穴时应慎重,推清本穴时间要少,或不取本穴,用之不当,多见腹泻加剧;如患急症需用本穴时,可推清本穴1~2次,待症见缓解后,应停用。自汗、盗汗及脱肛可用补法,对肺风喘急等症,禁用补法。
五、肾经(肾水)
位置:在小指掌面,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将小儿的小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由小儿小指指尖推至指根,称补肾经。100~500次。
作用:肾为先天之本,补肾经可补肾益脑,益气助神,纳气定喘,温下元,止虚火等。
主治:五更泻,遗尿,尿频,肾虚咳喘,惊风,癫痫,牙痛,骨软无力,先天不足。
六、大肠
位置:在食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将小儿食指固定于术者左手虎口内,以右手拇指外侧缘推之。自指尖推向指根称补大肠,自指根推向指尖称泻大肠,来回推称清大肠。100~500次。
作用:补之固肠涩便,泻之清利脏腑之湿热,平补平泻导积滞。
主治:积食,口疮,痢疾,泄泻,肛门红肿,脱肛,翻肛,便秘。
说明:大肠有固肠涩便之功,但水泻(即湿热泻)时,应以利尿为主,推大肠时先用泻法、清法,等尿多后再用补法;里急后重时先用泻大肠,症状缓解后改为清大肠或补大肠。虚证、脱肛者要用补法;翻肛、肛门红肿、便秘者用泻法或清法。
七、小肠
位置:在小指尺侧缘,自指根至指尖成一直线。
操作:患儿立掌,术者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侧握小儿四指,使其小指尺侧面暴露,再以右手拇指推之,自指根推向指尖,称清小肠(或称利小肠或推小肠)。一般100~500次,若单独推小肠,可推1000次(如无小便时用)。
作用:分别清浊,泻热利尿。
主治:水泻无小便,尿频,尿闭,尿少,口疮,伸舌,弄舌,木舌,口唇裂,尿道炎。
八、小天心(鱼际交)
位置:在手掌根正中处,大、小鱼际之间凹陷中,阴阳池交界处。
操作:令小儿掌心向上,用中指、拇指端揉之或用拇指甲掐之,或右手半握拳用食、中指第一、第二节背面捣之。揉100~500次;掐3~5次;捣5~20次。
作用:通窍散结,畅通经络,安神镇惊,清热利尿,明目,矫正筋脉的拘急或偏胜。
主治:感冒发热,神昏,烦躁不安,惊风,抽搐,癫痫,失眠,夜啼,一切眼疾,小便不利,疹痘欲出不透,解颅等症。
九、阴阳
位置:在手掌根部,小天心穴的两侧,拇指侧为阳池穴,小指侧为阴池穴。
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自小天心穴向两侧分推,称分阴阳;自小天心两侧的阴池穴、阳池穴向小天心穴合推,称合阴阳。100~300次。
作用:分阴阳有调和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合阴阳有利痰散结的作用。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红白痢疾、肠炎、惊风、抽搐、泄泻、呕吐、黄疸;痰涎壅盛、胸闷咳喘。
十、板门
位置:在拇指下,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使小儿大鱼际暴露,术者用右手拇指来回推之称清板门;以指端在大鱼际平面的中点做揉法,称揉板门。100~500次。
作用:清热凉血,止血除烦,消食化积,具有升降之功。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感冒发热、高热不退、阴虚内热、疹痘潮热不退或疹痘后低热、烦躁不安、口臭、鼻出血、鼻腔炎、上牙龈红肿、光面舌、苔厚等。
十一、内劳宫
位置:在掌心中央。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掐揉之,称掐揉内劳宫;以中指端点患儿手掌中心处,微用力后迅速抬起,称点内劳宫;在掌心中滴几滴凉水,以指端逆运内劳宫,或从小指掌面运到掌心,称运内劳宫或水底捞明月。揉100~300次,运10~30次,掐3~5次。
作用:清热除烦,泻心火。
主治:一切热证,发热,口渴,心烦不宁,睡眠不宁,口疮,目赤,小便不利。
十二、内八卦(内八方)
位置:在手掌内。取法:以左手为例,掌根在上为北,以内劳宫为圆心,以内劳宫到中指根横纹的2/3处为半径画圆,内八卦即分布在该圆上。
操作:术者左手托小儿四指,使掌心向上,右手以拇指外侧缘在穴上推运,顺时针方向推运称顺运内八卦;逆时针方向推运称逆运内八卦。操作时应盖住或轻运离宫。100~300次。
作用:开胸化痰,利气利膈,消食除胀。
主治:咳嗽痰喘,呕吐,食积,食欲不振,腹泻,腹胀,烦躁不安等。
十三、四横纹(南派又称小横纹)
位置:在手掌面第二至第五指根部横纹处,即指掌交界处。
操作:使小儿掌心向上,用拇指桡侧缘从食、中、无名、小指根横纹逐个来回推之或掐之,称清四横纹(推四横纹)或掐四横纹;推四横纹亦可用拇指在四指根部横纹处左右来回横擦。每个横纹推50~200次(独穴用需800次)或掐5~8次。
作用:调中行气,和气血,消胀满,退热除烦,散瘀结,引脏腑之热外行。
主治:腹胀,口疮,唇裂,伤食,疳积,食欲不振等。
说明:四横纹为本派常用穴之一,常用于消腹胀,治口疮,尤其以治疗上下唇的溃疡面效果好。
十四、小横纹(南派又称掌小横纹)
位置:在掌面小指根横纹之下,掌横纹之上的高起部位。
操作:令小儿掌心向上,术者以右手中指揉之,称揉小横纹。100~500次。
作用:清热散结,宣肺止咳化痰。
主治:一切咳喘证,口舌生疮。
说明:本穴对呼吸系统疾病效果好。
十五、肾顶
位置:在小指掌面末端处。
操作:术者以左手虎口夹住小儿小指,右手中指指面揉之,称揉肾顶。100~500次。
作用: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主治:自汗,盗汗,解颅、水疝等。
十六、肾纹
位置:小指掌面末节横纹处。
操作:术者以左手虎口夹住小儿小指,右手中指指面揉之,称揉肾纹。100~500次。
作用:散瘀热,引内热外行。
主治:目赤,热毒内陷,内热外寒,高热手足凉等。
十七、运水入土
位置:自小指掌面指尖(肾水穴)至拇指桡侧缘指尖(脾土穴),沿手掌边缘成一条弧线。
操作:自小指掌面指尖起,沿手掌边缘,经小天心穴推运至拇指桡侧缘指尖。100~300次。
作用:健脾助运,润燥通便。
主治:多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完谷不化、腹泻痢疾、便秘、疳积等。
十八、运土入水
位置:自拇指桡侧缘指尖(脾土穴)至小指掌面指尖(肾水穴),沿手掌边缘成一条弧线。
操作:自拇指桡侧缘指尖开始,沿手掌边缘,经小天心穴推运至小指掌面指尖。100~300次。
作用:清脾胃之湿热,补肾水之不足。
主治:多用于新证、实证,如湿热内蕴所致的少腹胀满、泄泻、痢疾、小便赤涩等。
十九、总筋
位置:在掌面腕横纹的中点。
操作:术者左手托小儿手,使其掌心向上,右手中指揉之,称揉总筋;或用拇指掐之或掐揉之,称掐总筋或掐揉总筋。揉100~300次,掐3~5次。
作用:泻热散结,通调周身气机。
主治:心经有热,惊风,夜啼,潮热,口舌生疮,实火牙痛及一切实热证。
说明:本穴为治疗口疮主穴之一,尤其对舌尖及舌面口疮糜烂疗效好。
小儿推拿的特点
1、简单易学,方便易行
小儿推拿操作简单,易学易懂,只要按照要求,遵循它的规律,反复操作练习就可以掌握基本的方法。
小儿推拿是一种自然疗法,不需要任何器械、药品及医疗设备,只是依靠成人的双手在小儿体表部位施行手法,就可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它不受医疗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实施。不仅操作方便,而且节省费用。
2、见效快、疗效高
临床证明,小儿推拿对小儿常见病、多发病都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于消化系统疾病效果更佳。对许多慢性病、疑难病也有比较好的疗效。
3、安全稳当、不易反弹
只要对疾病诊断正确,依照小儿推拿的操作方法合理进行施治,一般不会出现危险或不安全问题。应用小儿推拿疗法治疗疾病,不会出现反弹及任何并发症。可以说,小儿推拿在正确操作的前提下,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
4、没有毒副作用,利于疾病康复
小儿推拿是一种单纯的手工理疗手法,治疗中避免了某些药物中的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同时也纠正了药物中因剂量不适而对患儿身体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或危害,是一种有利无害的治疗方法,完全符合当今医学界推崇的“
无创伤医学
”和“
自然疗法
”的要求。
5、治病去根,不易复发
慢性病复发的根本原因在于疾病所涉及脏腑或气血功能下降。推拿疗法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对于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病,都可以针对病因,通过手法施术,加强气血循环,恢复其脏腑功能,所以能达到治病去根的目的;对于急性病,本来其机体功能就没有多大损失,又加之按摩过程注意了功能的调治,更不会遗留病根;反复发作病症,可因人体素质的调补减少再发机会。小儿推拿网提示:对于身体虚弱者,不仅可以治愈已发疾病,同时也提高了免疫功能及健康素质。
6、小儿不受痛苦,易于接受
儿童生病,应用其他疗法时,小儿都要遭受痛苦,就是服药,小儿也难以接受,经常给疾病治疗带来麻烦;同时,常因小儿不能和医生配合而影响疗效。应用小儿推拿疗法,小儿不会有任何痛苦感,甚至感到是一种享受,能够消除小儿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恐惧心理。
7、预防保健,适于家庭
小儿推拿除了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外,还有非常好的保健效果。经常给孩子做保健推拿,可以增强小儿体质、提高小儿的抗病能力,非常适用于家庭。
小儿推拿的禁忌
1.皮肤有伤
小儿推拿最忌讳的就是宝宝皮肤有伤,不管是烧伤、烫伤还是不小心磕破的伤口,不宜做推拿。特别是生了疥疮的孩子,推拿时千万要避免碰到受伤的地方。
2.急性、烈性感染性疾病
如宝宝患有丹毒、蜂窝组织炎、骨髓炎等急性感染病的孩子不宜做小儿推拿。
3.骨折、创伤性出血
骨折、创伤性出血还没痊愈的孩子不宜做推拿。
4
.癌症及危重病症患者
患有癌症以及危重病症的孩子不适宜做推拿。
5.
急性出血倾向的患儿
如紫癜、血友病等患儿,抑或推拿可能导致出血风险者都不适宜使用小儿推拿。
家里有小孩子的亲可以尝试下自己学习下简单的小儿推拿,最起码一些常见病症的推拿手法要学会,随时随地可以给自己的孩子推拿,没必要有点不舒服就去找专业的推拿师推拿了。省时省事还省钱。最近我们两口子也在学,可不是想成为推拿大师,纯粹就是为了孩子!推荐下我学习小儿推拿用的书:
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31948182597796360/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荆一针
荆一针
当前离线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3-20 08: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闺女这几天就是腹泻,一天拉五六次粑粑,但又不会浠,屁股都拉红了,正烦着要不要去医院看看呢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荆三针
荆三针
当前离线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3-20 08: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18913980123
微 信 咨 询
Copyright © 2008-2020
针灸界
(HTTP://ACUP.CC)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