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194|回复: 0

    [内科] 【传染性疾病】细菌性痢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23 21: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中医称之为“肠澼”,“痢疾”等。

    病因病理】

            本病多因接触,饮水,食物等经口感染痢疾杆菌,其进入小肠和结肠繁殖,产生毒素,引起毒血症状,作用于结肠黏膜,引起浅表炎症及溃扬,引起出血,若人体抵抗力不足或因各种原因使细菌未被消灭,则形成慢性菌痢。

            中医学认为,本病由暑湿疫毒与饮食所伤 。湿热积滞蕴于肠道,致大肠传导失司,气血壅滞,肠道的脂膜与血络受损,从而发生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腹部疼痛等症。

    【临床表现】

            腹痛,里急后重,便次增多,大便常有脓血或黏液 。急性痢疾发病骤急,可伴恶寒发热:慢性痢疾则反复发作,久治难愈。常见于夏秋季节,多有饮食不洁史。急性痢疾,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大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及红细胞,并有巨噬细胞。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肠阿米巴病的新鲜大便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必要时作X线钡剂造影及直肠,结肠镜检查,有助于鉴别。

    【治疗方法】

    方一:注线法
    [取穴]  足三里、天枢、上巨虚、内关。
               配穴:湿热疫毒痢加曲池、内庭。
                        寒湿加气海、大肠俞。
                        胃弱脾虚加睥俞透胃俞、关元。
    [方法]  局部消毒局麻后,用装有1号羊肠线的埋线针直刺入穴内,腹腰部腧穴埋入羊肠线2cm,四肢部腧穴埋线1cm,剌用泻法,退针后外盖敷料,每7~10天埋线1次,3天为一疗程,慢性者15天埋线1次,5次为一疗程。

    方二:注线法
    [取穴]  大肠(眼)、天枢、止泻、上巨虚。
    [方法]  在穴位处消毒局麻,用装有00号羊肠线0.5cm的9号穿刺针在眼部大肠穴区沿皮下进针,得气后注入羊肠线,用棉球压迫止血,外盖敷料。余穴用1号羊肠线2cm,装入12号穿刺针,刺入穴内,有酸胀感后注入羊肠线。外盖敷料。10天埋线1次,3次为一疗程。

    【典型病例】

    例1:黄某,男,47岁。
            因腹痛泻痢日十余次就诊。主诉腹痛难忍,泻脓血便每日十数次以上,里急后重,不能自控 。经多次服用“黄连素”,“痢特灵”及补液,泻痢不止。查体温38.5C,大便镜检,脓球,红细胞白血细胞满视野,诊为菌痢。采用方一治疗1次,泻痢和下坠感当即止住,未再复发。

    【处方精汇】

    1.用穿线法。
    取穴:天枢、大肠俞、胃俞。
    方法:局部消毒,在穴位上方和下方局麻成皮丘样 。用三角逢合针穿上1号肠线,从穴位一侧进针,穿过皮下,从另一侧用针,剪断肠线。将肠钱埋入穴内 。急性期每5天埋线1次(避开前次埋线部位),慢性者10天埋线1次 ,3次为一疗程。


    【按语】

            患者患本病后,应隔离,休息,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以素食为宜。口服钾钠饮料,以补充丢失的液体和电解质。对高热、大便次数过多,有明显失水现象者,应及时给予输液。

            埋线疗法治疗菌痢,不仅能迅速有效地控制高热、腹痛、下痢等症状,而且大便培养也会随着转阴。临床观察表明,治疗关键在于穴位的选择与配伍必须正确,补泻手法也应得当,才能取得良好疗效。同时,饮食的配合也很重要,宜清淡,不宜多食油腻冷饮。病情重者应配合输液及药物疗法。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