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910|回复: 0

    [内科] 【消化系统疾病】膈肌痉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25 19: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膈肌痉挛

            膈肌痉挛是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性收箱运动。中医学称为“呃逆”。

    病因病理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膈肌受到物理、化学等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而产生一侧或两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而产生的一种短促特别的声音。

            中医学认为:是由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不和、正气亏虚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冲动胸膈所致。

    临床表现

            呃逆以逆气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重症患者昼夜不停,持续数月,甚或间歇发作,迁延数年,称为“顽固性呃逆”。

    治疗方法

    方一:注线法
    [取穴]  双侧内关、膈俞、足三里。
    [方法]  将00号羊肠线1cm从针尖入口处穿入8号注射针头,将0.38x50mm长针灸针剪去针尖,从注射针的针尾插入针芯。皮肤消毒后将注射针刺入穴位所需深度,出现针感后轻推针灸针,同时退出注射针,将肠线埋入穴位内,局部以无菌干棉球按压片刻即可,每周1次,1次为一个疗程。

    方二:埋线加针灸法
    [取穴]  膻中。
    [方法]  针刺法取穴:(1)膈俞、内关;(2)中脘、期门、足三里。两组穴位交替使用,临床可随证加减。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0次1个打疗程。艾灸取穴:中魁、天突。埋线取膻中穴。消毒浸润麻醉,手持12号腰穿针作针刺(针芯尖磨平)。将0或1号羊肠线剪成2~3cm长置埋线针斜口内,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下,再将针缓慢刺入适当深度达肌层后提播待得气时,把羊肠线埋入穴位深部,然后拔出针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少许,最后用创可贴敷于针孔固定即可。3天后除去创可贴,每隔1周埋线1次,3次为1个疗程。

    方三:注线法
    [取穴]  中脘、膈俞、内关、足三里。
    [方法]  穴位皮肤消毒局麻后,使用7号埋线针,将可吸收外科缝线即胶原蛋白埋线装入埋线针前端。根据患者胖瘦进针约10~15mm,当患者有酸麻胀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胶原蛋白线埋植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予创可贴保护。共治疗1次或2次.两次者须间隔7天后治疗。

    方四:注线法
    [取穴]  双侧膈俞、足三里。
    [方法]  将“00”号羊肠线1厘米从针尖入口处穿入8号注射针头,将0.38 mm x 50 mm长针灸针身去针尖,从注射针的针尾插入针芯,消毒穴位处皮肤,将注射针剌入穴位所需深度,出现针感后轻推针灸针,同时退出注射针,将肠线埋入穴位内,局部以无菌干棉球按压片刻即可。1次为1疗程。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18岁。
            主诉:喉中呃声持续20多天。患者因吃冰棍而出现呃逆。日夜不停、饮食困难,食入即吐,夜不能寐。中西医均效果不佳。按方二方法治疗,二诊时自诉症状基本消失,又依前法再针刺1次后痊愈,观察3个月内未复发。

    例2:患者,男,62岁。
            因“呃逆2天”就诊,查:患者神情倦怠,呃逆频频,胸腹抽掣,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中医诊断为“呃逆”,属痰湿内阻,气机上逆,遂用上述方三治疗1次痊愈。

    处方精汇

            用注线法。取双侧内关穴、足三里穴。把药线放入针管内(长度根据穴位深浅而定),常规消毒,右手持埋线针,左手固定穴位。以90度角将针快速刺入皮下。然后向下慢慢进针 深度基本同针刺深度。得气后,套管向外慢慢退出,同时针心向下推动羊肠线至穴下。

    按语

            用方二灸法时,轻者灸治1-2次即愈,重者可隔一周,在原部位再灸一次,经2一3次灸治即愈。灸后应保持局部清洁,如灸点有破渍,可涂穿心莲软膏以预防感染。

            在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在治疗期间,应禁食生冷、辛辣刺激食物,注意情志调节。若呃逆见于危重病后期,多显示预后不良。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