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133|回复: 0

    [内科] 【消化系统疾病】脂肪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29 13: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脂肪肝

            由于疾病或药物等因素导致肝细胞内脂质积聚超过肝湿重的5%,称之为脂肪肝。属中医学“胁痛”、“积聚”、“痞证”范畴。

    【病因病理】
         
            本病最常见的原因为肥胖、酒精中毒、糖尿病;其次为营养失调、药物中毒、妊娠、遗传等。脂肪肝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肝细胞合成甘油三脂(TG)及分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之间的不平衡是形成脂肪肝的主要原因,而这种不平衡是由于肝细胞脂肪合成增加或氧化减少所致。
            中医认为,脂肪肝是由于过食肥甘厚昧,或情志失调,或久病体虚,引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而最终形成湿、痰、瘀阻互结,痹阻肝脏脉络而成。脾虚失运为本病发病的内在基础,痰湿内蕴,气滞血瘀为其的主要病机特点。

    【临床表现】

            轻度脂肪肝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尤其是老年人由于饮食过量或高脂饮食造成者,临床称为“隐形脂肪肝”。中度或重症患者,特别是病程较长者症状较明显,多表现为疲乏、食欲不振、右季胁痛、恶心、腹胀等肝功能障碍症状。可伴腹痛,主要是右上腹痛,偶尔中上腹痛,伴压痛,严重时有反跳痛、发热,白细胞计效增高,似急腹症的表现。

    【治疗方法】

    方一:注线法
    [取穴]  中脘、气海、天枢(双)、脾俞(双)。
    [方法]  将4~0号医用外科可吸收羊肠线剪成1.0~1.2cm,将一次性7号埋线针头,用镊子将消毒好的肠线插入针头,快速刺入以上穴位0.5~1.2cm,将肠线推入皮下即可。外盖敷料2周治疗1次,连续12周。

    方二:
    [取穴]  天枢、梁门、脾俞、气海、足三里、阴陵泉、肝俞、肾俞、丰隆(双侧)、血海。
    [方法]  每周选取早上9~11点行背俞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受试者采取俯卧位,保持安静休息15分钟,室温保持在(28+或-1)C。常规皮肤消毒,将适当长度的000号无菌医用羊肠线,穿入7号埋线针头内,针头刺入穴位提插得气后,用针芯抵住羊肠线,缓慢退出针管,将羊肠线留于穴内,以胶布固定并敷以无菌棉球。每周埋线1次,疗程3个月。

    【典型病例】

    例1:夏某,女,32岁。
            职业:文秘。肥胖,肥胖指数25.12,自觉乏力。2007年体检查出脂肪肝(中度),治疗半年,无明显好转,后转至我院。入院检查:转氨酶增高,胆红素正常;血脂升高:B超提示:脂肪肝中度,诊断为:脂肪性肝炎。用埋线治疗3个月后,症状消失,查肝功正常,B超变化不明显,继续巩固治疗3个月后B超示:脂肪肝轻度,嘱其停药,平衡饮食,适当运动,定期复查。

    【处方精汇】

    用穿线法。
    取穴:(1)肝俞,期门(2)京门、章门。中封、太冲、曲泉、足三里、三阴交、丰隆、阴陵泉。
    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用三角针穿上1号羊肠线,在穴位上2cm和下2cm处作局麻皮丘。左手捏起两皮丘间皮肤,将针从一侧皮丘中穿过,从另一侧皮丘中穿出,剪短皮外线体,穴位内留线体2cm左右,外贴创可贴。两组穴交替使用。每月治疗1次,3次为1疗程。


    【按语】

            针灸能改善肝功能,是一种目前最有效又安全无副作用的绿色疗法。经过治疗后发现已发生肝脏脂肪变性的,脂肪块有明显消失的迹象,且能降低偏高的转氨酶,大多患者一般体重减轻,病理上明显恢复,脂肪肝就明显改善。与肥胖和患者的治疗一样,病程的长短与疗效有关,脂肪肝的治疗越早越好,痊愈的可能性越大。

            脂肪肝的防治,首先是改变饮食结构,包括少吃高脂肪类、高胆固醇类食物,尤其油炸油煎食品。应限止食盐的摄入,多进食高蛋白质食物如豆腐、瘦肉、鱼虾等,新鲜蔬菜,特别是大蒜、洋葱等,适量多饮水也有一定帮助。其次是减肥,保持标准体重。另外,每天进行适当的锻炼也十分必要。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