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039|回复: 0

    [五官科] 【眼科疾病】流泪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31 10: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灸医生 于 2019-9-3 22:51 编辑

    流泪症

          流泪症是指泪液无制,溢出眼外而言,是眼科的常见病症之一。属于中医学“迎风流泪”、“冲风泪出”等范畴。

    【病因病理】

          本病多由泪道系统发生障碍,如泪小点、泪小管、鼻泪管等狭窄或阻塞:或泪点、瓣膜、泪囊等功能不全,以及炎症,使泪液不能通过泪小管进人鼻腔,而使泪液外溢。中医学认为多由肝血不足,不能上养于目,目窍空虚,风寒乘虚侵入泪道;或肝经蕴热、复感风邪,风热相搏,上攻于目;或房劳过度,精血衰少;悲哀太过,伤阴耗液、肝肾阴虚、水火不济、虚火上炎,上灼泪道;或阴损及阳,泪道无制。

    【临床表现】

          迎风流泪者,平素不流或少流泪,遇风刺激则引起流泪;泪下无时者,无时流泪,迎风更甚,经常拭泪,可造成下泪点外翻。由于泪液长期浸渍,睑部皮肤可发生湿疹。指压泪囊区,并无黏液自泪窍溢出,作泪窍冲洗,冲洗液顺原道反流,或从上泪窍溢出。

    【治疗方法】

    方一:注线法
    [取穴]  阿是穴
    [方法]  先用0.25%氯霉素药水冲洗结膜囊、泪道,将浸有1%地卡因棉片放置内眦部,如下鼻甲肥大明显可以用棉签蘸3%麻黄素插入下鼻道;约3分钟后,将自制的(用7号腰穿针头制成)中央带尼龙线的探针常规扩大泪点后插人泪道,直达下鼻道;在额镜直视下,用拉线钩(用口腔科探针自制),将尼龙线从下鼻道轻轻拉出,套人1/0医用羊肠线,经鼻泪管下口逆行向上,从泪小点向上拉,以羊肠线下端刚好在下鼻道开口消失为准,取下探针;平泪小点则断外露的羊肠线。术后处理结膜囊滴抗生素眼药水,口服抗生素3天,1个月后冲洗泪道,每天2次,连续3~5天。主要用于泪道狭窄或阻塞,慢性泪囊炎。

    方二:注线法
    [取穴]   1)肝经虚寒:肝俞,中封,承泣、晴明; 2)肝经风热:风池、行间,临泣、侠溪; 3)肝肾两亏:肝俞、肾俞、睛明、承泣;  4)阴虚火旺:太溪、行间、阴谷、太冲、承泣、侠溪。
    [方法]  穴位消毒局麻后,用装有羊肠线的穿刺针刺人穴内,眼眶内穴刺人2cm,埋人00号羊肠线0.5cm;背俞穴斜刺人2cm,埋入1号羊肠线1.5cm,四肢穴直刺,埋人0号羊肠线1cm.15~20天埋线1次,3次为一疗程。

    【典型病例】

    例1:女,86岁。
          因双眼发红、大量黄色分泌物,角膜少许浸润,在外院诊断为双眼角结膜炎,给予左氧氟沙星液、阿昔洛韦眼液、更昔洛韦凝胶点眼等治疗,病情无好转。1周后冲洗结膜囊时无意中发现挤压泪小点见有黄白色的分泌物溢出,即考虑患者病情可能与泪道阻塞有关,冲洗泪道发现上下泪小管阻塞。故予以切开双眼上、下泪小管见大量干酪样物阻塞,刮除后并予以头孢他啶冲洗双眼泪道,并行埋线治疗,2次后症状逐渐减轻。

    【处方精汇】

    用注线法  
          取穴:肝俞、肾俞、胆俞、足三里、太溪、太冲。
          方法:在穴位处消毒局麻后,将9号埋线针刺人穴内。肝胆俞向内斜刺2cm,埋入1号羊肠线1cm;肾俞直刺3cm,埋人1号羊肠线2cm;下肢穴直刺1.5cm,埋人0号羊肠线1cm。15天埋线1次,4次为一疗程。

    【按语】

          肝开窍于目,其液为泪,肝气虚弱,风邪乘之,则液不能制,而常泪出。埋线之法,总宜以新病年岭较轻者为宜,对高年肝肾两虚之体,则颇难治,宜以补养肝肾之法,缓缓调治,能见功效。眼区埋线时,必须注意消毒,但也应注意不能把消毒液溅入眼内,进针时应推开眼球,以免误伤眼球。经常按摩眼部周围穴位,如睛明、承泣、四白、瞳子候、攒竹等穴,早晚各1次,每次5~10分钟,并可同时推眼眶周围穴位。冷泪者,可作泪道冲洗,以了解泪道功能情况。因泪道狭窄或阻塞者,可考虑作泪道探通术或手术治疗。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