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050|回复: 0

    [皮肤科] 白癜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3 19: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灸医生 于 2019-9-3 22:06 编辑

    白癜风

          白癜风是后天性因皮肤色素脱失而发生的局限性白色斑片,使得局部皮肤呈白斑样。中医学称之为“白癜”或“白驳风”。

    【病因病理】

          白癜风是一种后天性局限性皮肤色素脱失病,其病因与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致黑色素细胞被破坏及微量元素缺乏等因素有关,使皮肤中黑素细胞的数量的减少甚至消失导致白癜风的发生。另外白癜风患者可能有一定的遗传缺陷,使黑色素细胞容易被破坏。

          中医认为是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气机不肠,复感风邪,搏结于肌肤,以致局部气血失和,发为本病。或因气血亏虚,兼风邪外袭,营卫失和,或肝肾阴虚,兼气血失和,肌肤失养而引起。

    【临床表现】

          本病表现为后天发生的色素脱失斑或色素减退斑,易出现在神经末梢,关节,汗腺集中分布的地区。皮损界限清楚,且形态不规则,皮损边缘色素加深,皮损内毛发可变白或可见毛囊口周围复色现象,在wood灯下,白癜风部位与周闱皮肤有非常明显的界限。

    【治疗方法】

    方一:植线法
    [取穴]  肺俞、膈俞、脾俞、胃俞、肾俞、阳陵泉、三阴交、曲池,外关穴。
    [方法]  左右交替使用。在距穴位5cm处消毒局麻,将肠线(0号,长4cm)中央置丁皮丘上,右手持陆氏埋线针,缺口向下压肠线,以15~20度角向穴位中心进针,待线头全部植人皮内再进针1~2cm,缓慢退出埋线针。用胶布固定1~2日。每隔2个月行穴位埋线1次,2次为1个疗程。

    方二:注线法
    [取穴]  大椎、足三里、曲池;配穴:风湿蕴热型取风门、肺俞;肝气郁结型取肝俞、胆俞;肝肾不足型取肝俞、肾俞;气滞血瘀型取肝俞、膈俞。
    [方法]  穴位局部消毒局麻,将4/0号羊肠线从斜口植人,快速刺人穴内,得气后埋人穴位前后约2cm左右处,深达皮下组织,退针后盖上创可贴2天即可,间隔45天左右再做第二次,一次手术3到4个穴位。

    方三:注线法加皮肤针法
    [取穴]  肺俞,足三里,曲池;配穴:风湿蕴热型选风门,外关;肝气郁结型取肝俞、阳陵泉;肝肾不足型取三阴交,肾俞;气滞血瘀型取肝俞、膈俞。
    [方法]  皮肤常规消毒局麻,用9号埋线针装人1~2cm线体,持针快速刺入穴位,得气后,将羊肠线植入穴位,退针后盖上创可贴。并用梅花针以病人能承受的强度及力度叩打病变处,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3天穴位埋线结合梅花针叩打病变处1次。治疗时间为2~4个月。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13岁。
          皮肤多处出现白斑3年,白斑面积逐渐增大,检查见前额、颈部、下腹部散在分布白斑多处,白斑面积2cmx3cm至3cmx5cm不等,无脱屑,周边肤色较深。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和缓有力。用穴位埋线治疗2次后,白斑面积的70%色素沉着接近正常肤色。随访1年,病情稳定。

    例2:张某,女,44岁。
          皮肤多处出现白斑6年,白斑面积逐渐增大,白斑处不痛不痒,余无异常。曾到处求医无效。检查见胸部、前额、下腹部散在分布白斑9处,白斑面积3.4cmx5cm至4.5cmx7cm不等,周边肤色较深。舌稍淡暗,苔薄白,脉濡滑。用方三治疗3个多月,白斑面积的88%色素沉着接近正常肤色,随访1年半,病情稳定,无复发。

    【处方精汇】

    用注线法
          主穴:曲池、阳陵泉、皮损白斑区。
          配穴:膈俞、肺俞、胃俞、脾俞、肾俞、膻中,关元、外关,、三阴交。
          方法:常规消毒,在距穴位5cm处进针,用0号,1号医用肠线,以15度角穴下0.6中埋线进针,直至线头全部埋人皮内再进线0.5cm,快速拔针,压迫针眼,每2个月埋线1次,3次为一个疗程。

    【按语】

          目前白癜风的治疗较为困难,仅用某一种药物痊愈率很低,需依据病情辩证施冶,采取综合疗法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埋线的同时,能加上梅花针、艾灸、紫外线照射、生姜外擦等能增强效果。 初发病时给予及时恰当的治疗非常重要,以青少年泛发型、病程短、发展快、范围广者疗效最佳。早期发病治愈率可达95%。晚期则仅为30%以下,因此,把握住治疗时机是本病治愈的关键,错过了时机可能导致终身不愈。

          湿疹是一种与过敏有关的急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中医文献中记载的 "浸淫疮"、“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奶癣"等类似西医学的急性湿疹、耳周湿疹、阴囊湿疹、异位性皮炎及婴儿湿疹等。

    【病因病理】

          本病与过敏体质或第IV型变态反应有关。外因系外界物理、化学及食物等刺激;内因系慢性病刺激使机体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而导致皮肤炎症的发生。近年来,湿疹的发病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气候环境变化,大量化学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精神紧张,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均有关系。

          中医学认为,本病总由禀赋不耐,风湿热邪客于肌肤而发。精神因素亦与之有关。日久热邪伤阴,耗津耗血,肌肤失养而成慢性。

    【临床表现】

          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常见于面部,耳后、四肢屈侧、乳房、手部,阴囊等处,对称分布。根据皮损特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急性期有多形性,弥漫性、糜烂渗出性及瘙痒性皮损,境界不清,分布对称。慢性期有浸润肥厚、苔藓样变,反复发作,加之过去有急性湿疹或亚急性湿疹病史。三者并无明显界限,可以相互转变。

    【治疗方法】

    方一:注线法
    [取穴]  长强、曲池、足三里、三阴交,肾俞、血海、局部。
    [方法]  肛周常规消毒后,根据病变范围大小,选取截石位1,3,5,6,7,9,11点肛周,对皮损进行一层或多层包围式埋线。再选取长强,曲池、足三里,三阴交,肾俞,血海等穴位进行埋线,将长约1.5cm3/0号羊肠线用7号埋线针刺入穴位,每周治疗1次,4次一疗程。主治肛周湿疹。

    方二:注线法
    [取穴]  承山。
    [方法]  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取6号埋线针装人三段约1~2cm长的消毒的肠线,当针刺人一定深度,出现针感,埋人肠线。2次埋线之间隔20天。主治肛门瘙痒。

    方三:注线法
    [取穴]  腺内穴,足三里,驷马三穴,曲池,血海,大椎,风市。配穴:面部配合谷;头部配外关;腰背部配委中;胸腹部配足三里:阴部配三阴交;局限性湿疹配阿是穴。
    [方法]  穴位消毒局麻后,用2号蛋白线装入12号穿刺针,刺人穴位。膈俞用斜刺法;余穴用直刺法,待有酸胀感后,注人羊肠线2cm,每15天埋线1次,4次为一疗程。

    方四:植线法
    [取穴]  曲池,血海;2大椎,风市。面部配合谷;头部配外关;背腰部配委中;胸腹部配足兰里;阴部配三阴交;局限性湿疹配阿是穴。
    [方法]  在埋线穴位消毒局麻,将1号肠线1cm套于埋线针缺口上,两端并齐,用止血钳夹往,将埋线针刺人穴内,松开止血钳,将针继续刺人,待线头没入皮内0.5cm后退针。阿是穴选用皮损边缘埋线,用埋线针顺着皮损边缘斜刺,如此在其周围上下左右各埋人肠线3cm。两组穴交替使用,酌情选用配穴。15天埋线1次。

    典型病例】

    例1:周某,男,38岁。
          肛门周围阵发性瘙痒3年余,初起时瘙痒多于夜间发作,继而昼夜不已,多方治疗不效,来诊时检查肛门部有皲裂、血痂、抓痕、色素沉着、糜烂、渗液等改变。用双侧承山穴埋线1次而愈。随访一年未发。

    例2:王某某,女,31岁。
          四肢皮肤粗糙发痒,抓后皮损脱屑,结血痂已年余,经反复治疗效果不佳近2个月前瘙痒加重,食欲不振,口干,便秘,小便黄。取穴:曲池、血海、膈俞、三阴交,环跳。2次埋线后症状基本消失,再巩固治疗2次病愈,随访2年未复发。

    【处方精汇】

    用注线法
          曲池,血海、膈俞、三阴交。穴位消毒局麻后,用2号羊肠线装人12号穿刺针,刺入穴位。膈俞用斜刺法;余穴用直刺法,待有酸胀感后,注入羊肠线2cm,每15天埋线1次,4次为一疗程。

    【按语】

          埋线疗法治疗湿疹多以辨证取穴为主,以清热活血养血,配合皮损局都以凉血止痒,在皮损边缘埋线时,以能尽量使其针眼有较多出血为佳。如皮损糜烂较重,应适当配用药物以保护创面。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避免过敏原的继续刺激和精神刺激,并应防止潮湿,减少洗涤,尽量少搔抓局部。如有搔破感染者,可局部外敷药物治疗。急性者忌用热水烫洗和肥皂等刺激物质洗涤。 避免食用辛辣、海鲜、牛、羊肉等食物,饮食宜清淡食物。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