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989|回复: 0

    [基础] 【操作要点】埋线补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7 18: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埋线补泻

            “补虚泻实”是针灸治疗总则。《灵枢·九针十二原》说:“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可见,补泻之法在针灸疗法的重要性。埋线疗法作为针刺疗法的延伸,其治疗疾病,仍需应用补虚泻实的原则。其补泻方法与传统的针灸疗法有许多共同之处。

    一、埋线方式补泻法

           埋线的方式有多种,有的刺激强,有的刺激弱,这就形成了具有补泻功能的不同层次。一般说来,刺激弱的埋线方式具有补的性质,刺激强的埋线方式具有泻的性质。也就是说,刺激较强的扎埋法、割埋法及切埋法属于泻法范畴;刺激性较弱的穿线法、植线法及注线法属于补法范畴。对身强力壮、实证者可用扎埋法、割埋法和切埋法,对体弱多病、虚证者可用穿线法、植线法及注线法。 当然,这也不能太绝对,补泻都是相对而言,如注线法属补法,但注线法中又可分为补泻。

    二、取穴补泻法

           中医使用中药来治疗疾病,因为它们既有归经,又有主治功能,每样药均有补或泻的性质。临症处方时才能做到补虚泻实的作用。人体腧穴与中药一样,临症时将腧穴进行处方加减,以治疗疾病,那么,腧穴也应该象中药一样,不但有归经,还有主治功能及补泻的性质。只是现在还未对其进行归纳。如足三里穴,它的归经是足阳明胃经,主要功能是健脾益胃,补益气血,足三里穴当然主要的性质就是补了。其他穴位亦然,如三阴交能补阴;气海脆补气,血海能补血,而具有泻的性质的穴位如太冲能泻肝;大椎能退热;明陵泉能祛湿等。临症时可根据穴性选择穴位进行补泻。

    三、线体补泻法

           理羊肠线的长短,数量及粗细,会产生不同的刺激量,也会产生不同的个泻效果。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的体质,年龄、疾病的性质以及所选择穴位而足E.一般讲,病人身体强壮,疾病属实证、热证;急性期应使用泻的方法,则选用较粗的而且较长的羊肠线以起到泄实作用。相反,对病属虚证、寒证缓解期及体弱者应选用较细的而且较短的羊肠线以补虚扶弱。

    四、手法补泻法

           埋线中的注线法和植线法,进针后针具可以像毫针一样进行补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迎随补泻
           《灵枢·终始》说:“"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这是说,泻实要用逆其经气的方法。 补虚要用顺其经气的方法。埋线疗法可用迎随补泻的方法主要是注线法、植线法,可在进针后针具根据补泻要求用迎或逆经脉的方向进针和行针。 穿线法也可根据进针与出针的方向来实现补泻,切埋、割埋、扎埋则可利用血管钳刺激的方向来实现补泻。

    2. 徐疾补泻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使用补法先在浅部候气,得气后,将针缓慢地向内推入到一定深度,退针时疾速提至皮下,用泻法时进针要快,一次就进针应刺的深度候气,待气至后,引气向外,出针时要慢慢地分层而退。埋线疗法中可用此法的主要是注线法、植线法。其余方法也可仿照操作,如切埋法之血管钳刺激即可参照之。

    3. 提插补泻
           《难经·七十八难》说:“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即将针反复重插轻提为补,反复重提轻插为泻。用穿刺针、埋线针和血管钳刺激均可采用此法。用穿线法则利用牵拉羊肠线时向左拉用力重,向右拉用力轻为补,相反为泻。

    4. 捻转补泻
           用捻转补泻法主要适用于注线法,进针得气后,给予捻转,大指向前,示指向后捻为补,示指向前,大指向后捻为泻。

    5. 呼吸补泻
           病人吸气时进针,转针,呼气时退针为泻法;相反,当呼气时进针、转针,吸气时退针为补法。主要用于注线法,植线法和穿线法。切埋、割埋和扎埋法则以血管钳给子刺激时的进退来确定。

    6. 开阖补泻
           《素问·针解篇》说:“补泻时者,与气开阖相合也。"开阖补泻即指出针后急按针孔为补,出针时摇大针孔为泻。当然,因埋线疗法针具较大,容易出血.出针后应压迫止血,但也可待出血略多后再加按压,还可借出血泻出实邪,虚证则不待出血即加按压。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