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082|回复: 0

    [第3章 精气血津液神] 【第六节 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25 15: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与津液同源于饮食水谷,皆以三焦为通路运行全身。气与津液相对而言,气属阳,津液属阴,其关系类似于气与血的关系。

    (一)气对津液的作用

    1. 气能生津

            气能生津,指通过气化作用促进和激发津液的生成。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依赖脾胃运化、 小肠主液、 大肠主津等脏腑生理功能而化生,其中尤以脾胃之气最为重要。气化作用比盛,吸收津液功能强健,则人体津液充盛。临床上,气虚日久常可出现津液不足之证,多采用补气生津的治疗方法。

    2. 气能行津

            气能行津,指气具有推动津液输布和排泄的作用。津液的输布、排泄离不开气的推动作用,以及脏腑之气有序的升降出入运动。脏腑之气充盛,津液输布、排泄正常。若气虚而推动作用减弱,气化无力,或气机郁滞不畅,气化受阻,皆可导致津液输布、排泄障碍,津液停聚,形成痰饮、水湿、水肿等病变,称为“气不化水”或“气不行水”。临床常将补气、行气 法与利湿、化痰法配合使用,如《丹溪心法。痰》所谓“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即是气能行津理论的具体运用。

    3. 气能摄津

            气能摄津,指气具有固摄津液,防止津液无故流失的作用。气的固摄作用,固护、控制和调节津液的分泌和排泄,防止其无故流失。如卫气调节腠理而固摄汗液,脾肾之气固摄唾涎,肾和膀胱之气固摄尿液等。若相关脏腑之气不足,固摄作用减弱,可导致体内津液流失,出现多汗、自汗、多尿、遗尿、小便失禁、口角流涎等症状,多采用补气摄津法治疗。

    (二)津液对气的作用

    1. 津能化气

            津能化气,指津液在输布过程中,受到各脏腑阳气的蒸腾温化,可以化生为气。如《类经·阴阳类》说:“请以釜观,得其象矣。夫水在釜中,下得阳火则水干,非水干也,水化气而去也;上加复固则水生,非水生也,气化水而流也......水气一体,于斯见矣。而人之精气亦犹是也。”津液亏虚,可致气的衰少,从而导致津气亏虚之证。

    2.津能载气

            津能载气,指津液是气的载体之一。在血脉之外,气的运行依附于津液。津液丢失,必定导致气的损耗。如暑热病证,不仅伤津耗液,而且气亦随汗液外泄,可见少气懒言、体倦乏力等“气随津泄”症状。大汗、剧烈吐泻等津液大量丢失时,气亦随之大量外脱,可见精神萎靡、肌肤湿冷、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气随液脱”症状。故清·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痰饮》说:“吐下之余,定无完气。”因此,临床使用发汗、涌吐和泻下治法时,必须适当,中病即止,勿使过用而生变证。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