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466|回复: 0

    [第5章 体质] 【第四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四、体质与辨证论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27 19: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体质与辨证论治

            辨体质是辨证的重要内容。体质是辨证的基础,决定疾病的证候类型。感受相同的致病因素或患同一种疾病,因个体体质的差异可表现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不同的证候类型,即同病异证。如《素问·痹论》所论,同样感受寒邪,体质阳虚阴盛者,多发痛痹(寒痹); 而阳盛阴虚者,亦为感受寒邪,却为热痹。感受不同病因或患不同疾病,但因体质相类,常表现出相同或类似的证候类型,即异病同证。如泄泻和水肿,皆可表现出脾肾阳虚之证。可见,同病异证与异病同证,主要是以体质差异为生理基础。

    (一)辨体论治,因人制宜

            体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体对治疗反应的差异性,因此,临证治病必须结合患者平素体质而治。注重体质诊察是辨证论治的重要环节,主要原则和方法是区别体质而治疗,即“因人制宜”。体质有阴阳之别、强弱之分、偏寒偏热之异,临床治疗常以患者的体质状态作为立法处方药的重要依据。针对证候治疗实际上包含了对体质内在偏颇的调整,是根本的治疗,也是治病求本的体现。如面色白而体胖,属阳虚体质者,感受寒湿阴邪,易从阴化寒化湿,当用附子、肉桂、干姜等大热之以温阳祛寒或通阳利湿;面色红而形瘦,属阴虚体质者,内火易动,感受寒湿阴邪,反倒易从阳化热伤阴,治宜清润之品。偏阳质者,多发实热证,当慎用温热伤阴之剂;偏阴质者,多发实寒证,当慎用寒凉伤阳之药。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作为辨证论治的具体体现,体质同样起着重要作用。由于体质的差异,同一疾病,可出现病情发展、病机变化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证候,治疗上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法;而不同的病因或疾病,由于患者的体质在某些方面有共同点,证候随体质而化,可出现大致相同的病机变化和证候,故可采用大致相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二)辨体施药,权衡性味

            体质有寒热虚实之异,药物有性味偏颇,故应视体质不同而决定用药。其一,注意用药性味。阴阳平和质者宜视病情权衡寒热补泻,忌妄攻蛮补:偏阳质者宜甘寒、酸寒、咸寒、清润,忌辛热温散;偏阴质者宜温补益火,忌苦寒泻火;素体气虚者宜补气培元,忌耗散克伐;湿热质者宜清热利湿,忌滋补厚味;痰湿质者宜芳香化湿健脾,忌阴柔滋补:瘀血质者,宜疏利气血,忌固涩收敛等。其二,注意用药剂量。不同的体质对药物的反应不同,故应注意用药剂量。如大黄泻下通便, 有人服用 9g即足以通便泻下,有人服至18g仅见大便转软,即是其例。体质强壮者,对药物耐受性强,剂量宜大,用药可峻猛;体质瘦弱者,对药物耐受性差剂量宜小,药性宜平和。

    (三)辨体针灸,治法各异

            针刺治疗也要依据患者体质施以补泻之法。体质强壮者,多发为实性病证,当用泻法:休质虚弱者,多发为虚性病证,当用补法。如《灵枢·根结》说:“刺布衣者深以留之,刺大人者微以徐之。”体质不同,针灸治疗后的疼痛反应和得气反应有别。体质强壮者,对针石、火炳的耐受性强,体质弱者,耐受性差;肥胖体形者,多气血迟涩,对针刺反应迟钝,进针宜深,刺激量宜大,多用温针艾灸;瘦长体型者,多气血滑利,对针刺反应敏感,进针宜浅,刺激量宜小,少用温灸。

    (四)辨体康复,善后调理

            疾病初愈或趋向恢复时,促其康复,防止复发,善后调理非常重要。综合措施包括食饵、精神、药物等方面。康复措施的具体选择应用,皆须兼顾患者的体质。如体质偏阳者初愈,慎食狗肉、羊肉、桂圆等温热及辛辣之味;体质偏阴者初愈,慎食龟鳖、熟地等滋腻之物和五味子、诃子、乌梅等酸涩收敛之品。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