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103|回复: 0

    [第7章 病机] 【第二节 基本病机】一、邪正感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29 19: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节 基本病机

            基本病机,指机体对于致病因素侵袭所产生的最基本的病变反应,是病机变化的一般规律。疾病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疾病有其不同的病机变化,无论外感内伤,还是脏腑气血各种疾病,都有各自特殊的病变机制。临床上不同致病因素虽然引起的病机变化不同,但存在着某些共同规律,这些规律就是基不病机。基本病机主要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和精气血津液失常等。

    一、邪正感衰

            邪正感衰,指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正气的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相互斗争研发生的盛衰变化。

            邪气侵犯人体后,一方面邪气对机体的正气起着损害作用;另一方面正气也对邪气产生抗知祛除作用。和正双方不断斗争的态势和结果、不仅关系着疾病的发生、而且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同时也决定病证的虚实变化。从一定意义上说,疾病的过程就是邪正斗争及其盛衰变化的过程。

    (一)那正盛衰与应实变化

            在疾病过程中,正气和和气这两种力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其不断斗争的过程中,发进力量对比的消长盛衰变化。一般地说,正气增长而旺盛、则促使邪气消退;反之,邪气增长而亢盛。则会损耗正气。随着体内邪正的消长盛衰变化,形成了疾病的虚实病机变化。

    1. 虚实病机

            《素间·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虚和实是相比较而言的一对病机概念。

            (1)实 指邪气盛,是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机变化。发病后、邪气的致病力强盛。而正气的抗病能力未衰,能积极与邪抗争、故正邪斗争激烈,反应明显、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病变反应比较副烈的、亢盛有余的证候、称为实证。

            实证常见于外感六淫和病气所致的外感病证的初期和中期,或由于水湿痰饮、食积、气滞、宗血等引起的内伤病证。实证较多见于体质比较壮实的患者。临床上,外感疾病的实证常见恶寒,壮热,狂躁、声高气粗。腹痛拒按、二便不通,脉实有力等表现;内伤疾病的实证则以痰延壅盛、食积不化,水湿泛滥,气滞血瘀等表现为多见。

            (2)虚 指正气不足,是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机变化。机体的精气血津液不足或脏脏经络等生理功能减弱,抗病能力低下,因而机体的正气与致病邪气的斗争,难以出现较副烈的反应,临床上表现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的证候、称为虚证。

            虚证。多见于素体虚弱、精气不充;或外感病的后期、以及各种慢性病证日久。耗伤人体的精气血津液,或正气化生无源:或因暴病吐泻、大汗、亡血等使正气随津血而脱失、以致正气虚弱,虚证较多见于体质比较虚弱的患者。临床上,虚证常见神疲体倦,面色无华,气短、目汗,盗汗,或五心颂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表现。

    2、虚实错杂

            虚实错杂,指在疾病过程中,邪盛和正虚同时存在的病机变化。临床上由于邪气亢盛,或疾病失治、误治。以致病邪久留,损伤人体正气:或因体虚受邪、正气无力祛邪外出;或本已正,又兼内生水湿、疫饮、产血等病理产物展结阻滞,都可形成正虚邪实的虚实错杂病变,距买错杂又有虚中夹实和实中夹虚两种情况。

            (1)虚中夹实 指以正虚为主,又兼有实邪为患的病机变化。如脾虚湿滞证、由于脾气不足,运化无权,而致湿东内生,阻海中焦,临床上既有醇气虚弱的神疲肢德,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大便不实等表现;又兼见湿滞病变所致的口黏、脘店、舌苔厚腻等症状。

            (2)实中夹虚 指以邪实为主,又兼有正气虚损的病机变化。如在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由于热邪伤津耗气、可形成邪热炽盛、气津两伤的病证,其表现既有高热气粗、心烦不安、面红目赤、尿赤便秘。苔黄,脉数等实热见症,又兼见口泻引饮、气短心悸,舌燥少津等津亏气虚之症。

    3. 虚实转化

            虚实转化,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邪气伤正,或正虚而邪气积聚、发生病机性质由实转虚,或因虚致实的变化。

            虚实转化取决于邪正的盛衰变化。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经常发生着变化,当邪正双方力量的消长变化达到主要与次要矛盾方面互易其位的程度时、则疾病的虚实性质亦会发生转变,呈现由实转虚或因虚致实的变化。

            (1)由实转虚 指病证本来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实性病变,转化为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虚性病变的过程。如实热证大量耗伤阴液,可转化为虚热证。由实转虚病机,多因病邪过盛。正不敌邪、或体质素虚,正气虚弱,或失治、误治等因素,使病程迁延,虽邪气已去,但正气耗伤、因而逐渐转化为虚性病机。如痢疾病证,腹痛后重,痢下赤白,本属湿热下注的实证,但由于未能及时泻除积滞,则泻痢日久,损伤正气,以致体质日渐瘦弱,则转化成虚证。

            (2)因虚致实 指本来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虚性病变。转变为邪气盛较突出的病变过程。如气虚证日久导致血瘀,转化为气虚血瘀证。因虚致实的病变过程,由于正虚始终存在,故转化结果只是邪实暂时居于突出地位,为实中夹虚证,而非真正的实证。因虚致实,多由于脏腑功能减退,气血阴阳亏虚,而产生气滞、痰饮、内湿、瘀血、食积等病机变化或病理性产物,或因正虚抗邪无力而复感外邪,邪盛则实,形成虚实并存的病机变化。如肺肾两虚的哮证,肺卫不固,复感风寒,哮喘复发,而见寒邪束表,痰涎壅肺为主的实中夹虚证。

    4. 虚实真假

            虚实真假,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疾病的临床症状可出现与其病机的虚实本质不符的假象,主要有真实假虚和真虚假实两种情况。

            (1)真实假虚 指病机的本质为“实”, 但表现出“虚”的临床假象。一般是由于邪气亢盛,结聚体内,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所致。真实假虚,又称为“大实有赢状”。如热结肠胃,一方面出现腹痛硬满拒按,大便秘结,潮热,谵语等实热症状,同时因阳气被遏,不能外达,临床可见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委顿等状似虚寒的假象,此所谓“大实之病,反有羸状”(《景岳全书·传忠录·虚实篇》)。

            (2)真虚假实 指病机的本质为“虚”, 但表现出“实”的临床假象。一般是由于正气虚弱,脏腑经络气血不足,功能减退,气化无力所致。真虚假实,又称为“至虚有盛候”。如脾。气虚弱,运化无力,可见脘腹胀满、疼痛等假实征象。又如老年或大病久病,因气虚推动无力而出现的便秘也属此类。

            总之,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病机的虚和实是相对的。由实转虚、因虚致实和虚实夹杂,常常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因此,在临床上不能以静止的、绝对的观点来看待虚和实的病机变化,而应以动态的、相对的观点来分析虚与实的病机,特别是在出现虚实真假的特殊情况时、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不被假终所退虑,从而真正把提疾病的虚实变化。

    (二)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邪正双方的斗金,其力最对比在不所地发生消长感衰的变化,这种变化对疾病转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乒般而论。正胜邪退,疾病趋向于好转和痊怠:邪胜正衰,则疾病趋向于恶化,甚则导致死己:若邪正力量相持不下,则疾病首向迁延或慢性化。

    1. 正胜邪退

            正胜邪退,指在疾病过程中,正气奋起抗邪,正气渐趋强盛,而邪气渐趋衰弱或被驱除,疾病向好转和痊愈方向发展的病机变化,是在许多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转归。这是由于患者的正气比较充盛,抗御病邪的能力较强;或因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邪气难以进一步发展,致使病邪对机体的侵害作用消失,脏腑、经络的病理性损害逐渐得到修复,精气血津液等的亏耗逐渐得以补充,机体的阴阳两个方面在新的基础上又获得了新的相对平衡,疾病即告痊愈。

    2. 邪去正虚

            邪去正虚,指在疾病过程中,正气抗御邪气,邪气退却而正气大伤的病机变化。多因邪气亢盛,正气耗伤较重;或正气素虚,感邪后重伤正气;或攻邪猛烈,正气大伤所致。此时的病机特点是邪气已退,对机体的损害作用也已消失,但正气被消耗的状况尚有待恢复。邪去正虚多见于重病的恢复期,其最终的转归一般仍然是趋向好转、痊愈。

    3. 邪胜正衰

            邪胜正衰,指在疾病过程中,邪气亢盛,正气虚弱,机体抗邪无力,疾病向恶化、危重,甚至向死亡方面转归的病机变化。这是由于机体的正气虚弱,或邪气炽盛,或失治误治,严重损伤机体的正气,导致机体抗邪能力日渐低下,不能有效抗御邪气,邪气进一步发展,机体受到的损害日渐加重,病情日趋恶化,甚至死亡。所以正气衰竭,邪气独盛,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衰惫,阴阳离决,则机体的生命活动亦告终止。例如,在疾病过程中,“亡阴”“亡阳”等证候的出现,即是正不敌邪,邪胜正衰的典型表现。

    4. 邪正相持

            邪正相持,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正气不甚虚弱,而邪气亦不亢盛,则邪正双方势均力敌,相持不下,病势处于迁延状态的病机变化。此时,由于正气不能完全祛邪外出,邪气可以稽留于一定的部位,病邪既不能消散,亦不能深入,又称为“邪留”或“邪结”。一般说 来,邪气留结之处,即是邪正相搏表现明显之所。疾病则随邪留部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5. 正虚邪恋

            正气大虚,余邪未尽,或邪气深伏伤正,正气无力祛除病邪,致使疾病处于缠绵难愈的过程,被称为正虚邪恋。正虚邪恋可视为邪正相持的特殊病机,一般多见于疾病后期,且是多种疾病由急性转为慢性,或慢性病久治不愈,或遗留某些后遗症的主要原因之一。邪正相持阶段,仍然存在正邪的消长盛衰变化,从而形成疾病阶段性的邪正对比态势的不变化。例如,疾病处于正虚邪恋阶段,由于种种原因,正气渐复,但邪气亦盛,可表现为正邪相争的实证,而后邪退正伤,又复见正虚邪恋的虚实错杂证。可见邪正相持的态势具有不稳定性,可因正邪的盛衰变化而发生向愈或恶化的转归。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