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2036|回复: 0

    [第3章 针灸临床诊治特点] 三、辨经诊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3 14: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辨经诊治

            针灸是通过经络穴位而起作用的,所以针灸临床除了辨病和辨证外,还必须辨经,进一步确定病与何经相关,应该取何经何穴进行治疗。经络证治是针灸临床最重要最鲜明的诊疗特点,其重要性恰如窦材《扁鹊心书》所言:“学医不明经络,开口动手便错。”辨经主要有以下方法:

    (一)病候辨经

            辨经主要根据《灵枢·经脉》中记载的十二经脉各有“是动则病......”和“是主......所生病”的病候内容进行辨经,意指各经脉既有其循行所过部位的外经病证,又有其相关的脏腑病证,而此经脉变动就出现有关的病候,可以取此经脉腧穴来治疗。以脾经病证为例,在《火枢·经脉》记载:“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痘,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在临床上如果出现以上病候,就可辨归为脾经病,可以取脾经的穴位进行治疗。

    (二)病位辨经

            经络系统遍布全身内外上下,不论是内在的脏腑还是外在的肢节,都有不同的经络通过,所以对于有明确和固定部位的病证,都可以根据患病部位有哪条或哪几条经络通过而辨其与何经相关,治疗时就可取其相关经脉的腧穴。故《灵枢·卫气》说:“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

            如头痛,因为阳明经行于前额,所以前额头痛就可辨为阳明头痛;少阳经行于头侧部,所以偏头痛可辨为少阳头痛;太阳经行于后项部,所以后头痛可辨为太阳头痛;足厥阴肝经与督 脉会于巅顶部,所以巅顶头痛可辨为厥阴头痛。针灸治疗时即可取相关经脉腧穴,如巅顶头痛可针双太冲穴,常有针人痛缓(止)之效。

            对于颈肩腰腿等肢节的病痛,应仔细循按检查病变部位以辨经,如《灵枢·刺节真邪》所说:“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仔细诊察患病部位出现的异常反应是在哪条经脉循行线上,就可辨为该经的病证。这些常见的异常反应包括疼痛、压痛、结节或条索状物、局部隆起(属实证), 或者局部凹陷、按之虚软等(属虚证)。

            对于脏腑病,也可结合患病脏腑所联系的经络进行辨经。如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所以脏腑病除选用以上所说原穴、背俞穴、募穴和下合穴等特定穴外,还可以取其所属经脉及其表里经脉或所过经脉的腧穴。如胃痛,既可以取胃经的足三里、梁丘等穴,也可以取脾经的公孙等穴,因为肝经夹胃,所以对于肝气犯胃的胃痛还应取期门、太冲等肝经腧穴;反之,脾虚泄泻,既可以取脾经的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也可以取胃经的足三里、上巨虚等穴。

            对于疮疡痈疖等外科病证,古代医家常按发病部位进行辨经论治,不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对判断预后也有一定参考价值。故《扁鹊心书》说:“昔人望而知病者,不过熟其经络故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可以应用经络电测定、知热感度测定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辨经。

            辨经,确切地讲还包括辨经络,辨经络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辨在经还是在络,二是辨在何经何络。以痹证为例,《灵枢·寿夭刚柔》说:“有刺营者,有刺卫者,有刺寒痹之留经者。”寒痹既有“留经”者,也有“留络”者,对痹证“留络”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本篇后面还有一句话:“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出其血。”可见辨别疾病是否在络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看体表有无肉眼可见的血络(小静脉), 如果有则表明病在络脉,治疗当刺络出血。《灵枢·周痹》所说:“故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经,视其虚实,及大络之血结而不通,及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就是辨痹证在何经何络而施治。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