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065|回复: 0

    [第7章 内科症证] 第三十节 肠易激综合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8 16: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十节 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常见功能性肠病。临床症状表现为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的排便习惯改变(腹泻或便秘)、粪便性状异常(稀使或黏液便等)、腹痛及腹胀等,其中以腹泻最为多见。患者以中青年居多,老年人初次发病者少见,男女比例约1: 2.

            肠易激综合征属中医学“泄泻”“便秘”“腹胀”等范畴,本病的发生常与思虑劳倦、饮食不节等密切相关。本病病位在肠,与肝、脾关系密切。病久及肾。病机特点为肝脾不调,肠道通降失常。

    【辨证要点】

            主症 反复或交替出现的腹泻、便秘伴腹胀、腹痛及大便性状异常。

            脾虚湿滞:腹痛隐隐,大便时溏时泻,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神疲纳呆,四肢倦怠。舌淡有齿痕,苔白腻,脉虚弱。

            肝郁脾虚:腹痛则泻,泻后痛减,发作多与情绪相关,平素急躁易怒,善叹息,或两胁胀满。舌淡胖有齿痕,脉弦细。

            脾肾阳虚:晨起腹痛即泻,腹部冷痛,得温痛减,腰膝酸软,纳差。舌淡,苔白滑,脉沉细。

            脾胃湿热:腹痛泄泻,泄下急迫或不爽,肛门灼热,烦渴欲饮,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肝郁气滞:大便干结,腹痛腹胀,每遇情志不舒时加重,善太息,嗳气频作。舌淡红,苔薄白或黄,脉弦。

            肠道燥热:大便秘结难下,少腹胀痛,口干口臭。舌红,苔黄燥少津,脉数。

    【治疗】

    1. 基本治疗

            治法 调和肝脾,理气通腑。取大肠的下合穴、背俞穴、募穴为主。

            主穴 天枢 大肠俞 上巨虚 足三里

            配穴 脾虚湿滞配脾俞、章门;肝郁脾虚配太冲、期门、公孙;脾肾阳虚配肾俞、神阙、关元;脾胃湿热配内庭、曲池;肝郁气滞配肝俞、行间;肠道燥热配合谷、曲池。腹胀明显配中脘、内关;腹泻明显配关元、神阙、公孙;便秘明显配支沟、照海;情绪症状明显配印堂、神庭、神门。

            方义 本病病位在肠,天枢为大肠募穴,可调中和胃,理气健脾,有通调肠腑、分清别浊之功;大肠俞为大肠经精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与天枢相配属俞募配穴,加大肠的下合穴上巨虚,以通调肠腑;足三里为胃的下合穴,大小肠皆属于胃,和胃理气,以助调理肠腑功能。

            操作 毫针常规刺。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也可加用灸法。

    2. 其他治疗

            (1)指压 腹部脐周阿是穴、相应背俞穴或其他阳性反应。可行指压法。

            (2)耳针 取交感、肝、脾、胃、大肠、皮质下。每次选用3~5穴,毫针刺法或压丸出

            (3)穴位埋线 取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上巨虚、大肠俞、肝俞、脾俞、胃俞。使用羊肠线穴位埋线,以常规针刺深度为宜,15天1次,3次为1疗程。

            (4)热敏灸 对患者进行热敏点探查,一般可在腹部天枢穴、头部额旁2线等部位发现热敏点,对热敏点施灸,以出现透热感传为度。

    【按语】

            1. 针灸对肠易激综合征具有经济、副作用少的优点,可明显缓解症状。病情较重者需配合中药或西药治疗。

            2. 对初诊的患者应有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3. 平时要注意生活及饮食规律,忌食刺激食物,调畅情志,适当运动锻炼。

    【文献摘录】

            1.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胃病者,腹膜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取之三里也。

            2. 《脾胃论·卷中》: 脾胃虚弱,湿痿,汗泄,妨食,三里、气街出血,不愈,于上廉出血。

            3. 《玉龙歌》: 脾泄之症别无他,天枢二穴刺休差,此是五脏脾虚疾,艾火多添病不加。

            4. 《针灸大成·卷之八》:腹内疼痛,内关、三里、中脘。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