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924|回复: 0

    [第8章 妇儿科病症] 第二节 痛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9 12: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节 痛经

            痛经是指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的周期性小腹疼痛,又称“经行腹痛”。

            痛经的发生常与饮食生冷、情志不畅、起居不慎、先天禀赋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胞官,与冲、任二脉及肝、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实者为冲任瘀阻,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虚者为冲任虚损,胞宫、经脉失却濡养。

            西医学中,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继发性痛经多继发于生殖器官的某此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等。

    【辨证要点】

            主症 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疼痛剧烈,拒按,经色紫红或紫黑,有血块,血块下后疼痛缓解者为实证;疼痛绵绵,柔软喜按,月经色淡、量少者为虚证。

            气滞血瘀:胀痛或刺痛为主,伴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紫暗有块。舌有瘀斑、瘀点,脉涩。

            寒凝血瘀:冷痛为主,得热痛减,经量少,色暗。苔白,脉紧。

            气血虚弱:腹痛下坠,经色淡,头晕,心悸。舌淡,脉细。肾气亏损:绵绵作痛,腰酸,耳鸣,月经量少质稀。舌淡,脉沉细。

    【治疗】

    1. 基本治疗

            治法 调理冲任,温经止痛。取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中极 三阴交 地机 十七椎 次醪

            配穴 气滞血瘀配太冲、血海;寒凝血瘀配关元、归来;气血虚弱配气海、血海;肾气亏损配肾俞、太溪。

            方义 中极为任脉穴,与足三阴经交会,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可调理肝、脾、肾;地机为足太阴脾经郄穴,足太阴经循于少腹部,阴经郄穴治血证,可调血通经止痛;十七椎、次醪是治疗痛经的经验效穴,单用即效。

            操作 针刺中极,宜用连续捻转手法,使针感向下传导。寒凝血瘀、气血虚弱、肾气亏损,宜加灸法。疼痛发作时可用电针。发作期每日治疗1~2次,非发作期可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2. 其他治疗

            (1)耳针 取内分泌、内生殖器、肝、肾、皮质下、神门。每次选用3~5穴,毫针刺法、埋针法或压丸法。

            (2)皮肤针 取背、腰、骶部的督脉、膀胱经,下腹部的任脉、带脉以及足三阴经循行线。循经叩刺,中等刺激,重点叩刺腰骶部、下腹部穴。隔日1次,于月经前3~5日开始治疗。

            (3) 穴位注射 取归来、足三里、三阴交、地机。每次选用1~2穴,用黄芪注射液,或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常规穴位注射。

            (4)穴位贴敷 取神阙穴。用吴茱萸、白芍、元胡各30g, 艾叶、乳香、没药各15g, 冰片6g.研细末,每用5~10g, 用白酒调成膏状贴敷。

            (5)拔罐 取十七椎、次修、肾俞、中极、关元。常规拔罐治疗。

    【按语】

            1. 针灸对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疗效。预防痛经则多在经前3~7日开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2. 对继发性痛经,应及时诊断原发病变,施以相应治疗。

            3. 注意经期卫生和保暖,避免过食生冷、精神刺激和过度劳累。

    【文献摘录】

            1. 《针灸甲乙经·妇人杂病第十》: 女子胞中痛,月水不以时休止,天枢主之。

            2. 《针灸大全·八法主治病证》: 女人经水正行,头晕小腹痛,照海······阴交一穴,内应二穴,合谷二穴。

            3.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磐石金直刺秘传》: 妇人血气痛,合谷补,三阴交泻。

            4. 《神灸经纶·妇科症治》: 行经头晕少腹痛,内庭。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