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020|回复: 0

    灸法的选穴要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27 07: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免费学中医”活动开启,转发本篇文章到朋友圈或者今日头条,私信作者“头条领课”,可免费获得600余分钟高清视频,20余种珍藏实战技巧。


    灸法自最早的直接灸而下,历代以来对之均有不同的改进、补充和发展。降至近代,虽无确切统计,但也不下百数十种之多。虽然由于灸法的种类不同,作用方式不同,其效果自然就不能完全相同,但基本治疗原则还是不会改变的。故先行对不同灸法的共同作用与选穴点作一说明,再于相同中求相异,而分别对待。


    (一)不同灸法的基本功效



    不论是何种灸法与针法,都离不开选穴,而选穴的方法又不外是以就近与远道为主,故根据这一共同基础,用以说明不同灸法所的基本功效与治疗规律。


    1、就近(周部)取穴的效果



    由艾灸或针刺直接作用于患处,古人称为阿是穴。如在患处附近或离患处不远之处取穴,今人就称为就近取穴。两者的作用机制,都是以调整局部机能为主,提高全身机能为辅的一种治疗方法,凡与患病器官邻近的各穴,均具有区域性的就近治疗的作用,如头部各穴均能治头痛,眼眶周围各穴均能治目疾,耳廓周围各穴均能治耳病,腹部各穴均能调理胃肠,腰骶各穴均能作用于前后阴及泌尿生殖系统,胸背诸穴,均作用于心肺,四肢诸穴均能作用于关节。局部取穴对于患处的作用,既为就近取穴所特有,也能为远道取穴所共有。
    “免费学中医”活动开启,转发本篇文章到朋友圈或者今日头条,私信作者“头条领课”,可免费获得600余分钟高清视频,20余种珍藏实战技巧。
    不外是:



    (1)改善患处血管和淋巴管之机能,使机能障碍的血液循环和淋巴重新再建,恢复维持细胞生命的物质供应,增强局部的营养。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减轻水肿和消退炎症,促进渗出物之吸收。由于循环旺盛,可以带走或中和掉蓄积于患处的病理产物,打断病理的衍进过程,阻碍和减少病理产物的产生,减轻患病组织所发出的劣性冲动,大大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患处中是病理产物蓄积最多之处,患处附近的孔穴也是病理产物谋求出路最近之处.如果加作用于这些孔穴,则病理产自会更易得到宣泄,或是病理产物在灸针的作用下,由于理化状态的改变,而减轻其毒性。特别是灸法,对很多病菌与毒素均有直接扑灭与中和的作用。在多种急性化脓性炎症的初起,以及蛇虫咬等,直接在患处施灸,均有很高的疗效.


    (3)直接加作用于患处及其附近之孔穴,既同样可以刺激神经末稍及其感受器,向高级神经中枢发出冲动,激起全身与局部的各种反应,也可作用于经络体系,使感传向远处传导,促进病理产物的移除,与激起全身机能的调整。特别是后者在灸法中有许多实例可资证明。


    2、远道(循经)取穴的效果



    由艾灸或针刺作用于远离患处之相应经穴,是由远而近,以提高全身机能为主,调整局部机能为辅的一种方法,其作用不外是:


    (1)由艾灸或是针刺所激起的循经感传,向着患病区域与相应的器官扩张,可以清除积滞在患处及与之相连属器官内的病理产物,以打乱和改变病理产物的衍变过程。


    (2)远距离循经取穴,有疏通某些经脉全程的作用,由于局部经脉的壅滞和失其畅顺。必然是以全身机能失调为其根源。因此远距离取穴就可统筹兼顾,收到调整全身机能的作用。


    (3)一侧或局部的机能失调,也就是全身平衡关系的被破坏。因此不仅要注意对病处及病侧机能的提高,更应促进全身平衡状态的恢复。灸针疗法的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左病右取,右病左取,前病后取,后病前取等阴阳互引诸法,也就是通过远距离的经络感传与感应等作用,恢复生理平衡所收到的效果。


    (4)可以运用生克制约的原理而隔经取穴,以打断恶性循环,建立良性循环。根据人体脏腑的不同属性与互相连贯的关系而隔经施治,乃是中医治疗学最大的特点与特色。灸针疗法是中医治疗方法的一个主要内容。因此加作用于远离病处之互相依维与制约的经穴,以打乱和改变连贯发生的病理过程,就尤其重要.


    (5)可以根据经络表里与脏腑相属的关系而彼此互治,也是中医治疗方祛的特点之一,用于灸针疗法更为明显而突出。


    (6)适用于全身病及游走无定无法在患处及共附近取穴的疾患,如发热、盗汗,失眠,游走性关节疼痛及其他许多全身病。可以根据全身状况及发病的特征与特点而选穴旅治。


    (二)灸法选穴的共同法则



    人身的孔穴甚多,而各种配穴方法又是五光十色名目繁多,如何执简驭繁,也是灸针临床上的一项重要环节。仅就个人所习用者,介绍于下:


    1、传统特效穴

    如灸肾俞与气海以固本培元,取三里与中脘以宽中和胃,口苦取胆俞与阳陵,口甜取脾俞与阴陵,盗汗取阴郗,疗肿取灵合。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皆须依靠平时的经验积累,用时方可手到拈来。


    2、临床经验腧穴

    如百会与肾俞同灸,可举陷升阳而治遗尿久泄,风池与阳陵灸,以降逆疏风,可立即降低血压。耳尖可以统治全身百病,肠俞可以专攻肠痈.这些都是在前人基础上,有所补充和发展而来的。


    3、病理反应穴



    有诸内必然形诸外,故内脏病变常可在体表的某特定部位出现某些病理反应物与病理现象,而即或是在体表的病变也能在其附近或远隔部位出现某种反应。如小红点、小黑点、局部皮肤凸起或凹陷之处。或按压体表之某一点时,指下感有空虚,硬结,索状物,成舒畅与压痛等。在急性炎症时,小红点最为多见。以压痛反应最为重要,故另作专题介绍。


    另外还有热敏点反应,也应注意选用。古方有神灯照法,是用辛温窜透之品,卷成药念,点燃,在患处慢慢移动熏照。当照至敏感点时,每见火焰下沉,而局部之热感亦向深处窜透。或用艾条点燃慢慢熏烤,当熏至敏感点时亦可使热感向内深透,或向远方传布。如有发现这些是最佳的灸点(亦可针)。低电阻反应亦与此法相近。如经络探测仪。型号甚多,但应用未必广泛,不予详述。


    (三)压痛穴在临床上的应用

    1、压痛穴的历史源流

    压痛穴的出现和正确地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在古代的许多文献中早有记载。如《素向·缪刺论》曰:邪客于臂掌之间不可伸屈,刺其踝后,先以指按之,痛,乃刺之。”《灵枢·五邪》:“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臂中外俞,背三节五节之旁,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外合》卷三十九中曰“主腰痛不可仰府,一背中央央,引肋痛··侠替如痛,接之应手,灸应已。”他书不及具载。《资生经》一书,对压痛穴更特别重视,称之为“病体最觉酸痛处”。可见压痛穴的发现与应用的历史与实踢墓础。


    2、压痛穴的出现规律



    一般的可按照下列途径寻找:



    (1)远距离反应



    ①特定区域:不同部位的不同疾病。均可在身体的某一区域与范围之内,出现相同和类似的反应。针对其特有反应进行治疗,可收到满意效果。这就是第4、5、6、6、7、8胸椎更以5-7椎及两侧尤为重要。古人的四华穴,八华丸,骑竹马灸,灸哮喘,反胃,以及恶疮瘩疡诸症,都是在这一区域内进行的。而百病皆主之膏盲,也是在这一范围之内,由于背部的这一区城正在心脏的后方,背为阳,心为阳中之太阳,故笔者把这一区城称为“阳光普照区”。以见其地位之重要,更由于这一区域肌肉丰厚,地位隐蔽,安全稳妥,是化脓灸选穴的最佳处所,值得重视。
    ②相应经穴:除身体的许多疾病均可在背部督脉及膀胱经上出现反应而外,其余也基本与疾病的相应经穴相符,如颜面病的反应经穴大都在手足阳明,侧头及耳前后病多在手足少阳、手足太阳。胸腹多在手足阳明、少阴,胸肋多在手足少阳、厥阴,其余脏腑也可大体与所属经穴相当。但如采按照正常的经穴体系来寻找反应穴的存在,并不能完全相符,总是存有一定的偏差。这有几种原因:一是生理上的差异,反应穴大体是以生理穴为基础,而每个主穴因个体差易不可能人尽相同;二是病现上的差异,因病变的位置、性质与种种原因的不同,其反应点也有相应的变化;三是今人所沿用的经穴位置,各家也互不一致,不能与实际相符。故只能掌握其大体方向,不能按图索骥。


    ③相应部位:当某种病证居于身体之某一侧时,压痛或它种反应几乎是无例外地患侧强于健侧,成是只见于病侧,而健俄则反应轻微或是根本无反应.如病变左右难分与左右对称者,则反应既多见于身之正中如背腰部,亦见于左右上下肢之对称经穴。
    (2〕近距离反应

    以上是指远离病处的远距离反应而言,而接近与紧邻病处近距离反应穴更不可忽视。如肝胆病在肝俞、胆俞与期门、日月等处出现压痛,则是近距离的反应穴。如出现在阳陵、中封等处,则是远距离反应。再如痈疽疖肿,在灵台、至阳等处出现压痛。则是远距离的,而在脓肿周围如出现有特殊敏感之处则是近距离的。如《疡医大全》灸痈疽法曰:“屈指从四围按之,遇痛处是根,就是重按深人,自觉轻快,即此灸之“。至于取远取近,或是远近同取,则按情况决定。


    3、压痛穴的存在形式



    压痛穴的强弱、大小、多少和深浅,同病情的轻重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时可特别强烈,常能为患者自身所感知,或是为患者在无意中触及。最大的能有指头大小,最小的也能象绿豆和芝麻。最少的只能发现到1处,最多的能有5.6处,最深的能在肌肉深处,无须用力按压才能发现。最浅的只要轻触皮肤叩可被感知。疾病愈严重则压痛愈多愈大愈浅,反之则愈少愈小愈深。当疾病痊愈后,反应也就随之消失。症状已经改善或自觉痊愈者,如压痛依旧存在,则指示有复发的可能。


    4.压痛穴的查找手法



    一般的均是先行在背部探索为主,令患者露出背部,双手交叉抱肩,身体略向前倾,使肩胛骨分开。首先进行目测,如发现有变色变形之处,略直接用手指尖对之按压,常可一触即得。常规的方法是用大指第一节指腹(食中指均可)先沿脊桂正中、次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按压一次,用力涂缓均匀,以便发现浅表的反应。再向下而上细心推压一次,用力要稍重,以便发现皮下组织及肌肉部分的反应。按压时切忌使指尖跳跃前进。只要上下来回一次即可,如按压次数太多.使患者感觉疲劳,反而不易发现.。力要适当、用力过大可以出现假阳性反应,过小则一些微小的深部压痛又不易捕获,如有发现应以一个指头确定,再做好标志。如属对称经穴,两侧应先后同时探索。


    5.对压痛穴的选择



    一种疾病可以在几条或同一经络上面出现几个压痛穴或多种病理反应,例如面部的脓肿可以在左右阳明经的合谷、手三里、曲池等处,或者在阳明经的库房、屋翳,膺窗、三里及督脉的至阳、灵台等处均有压痛反应出现。这些反应有强有弱,有远有近,是全用为好,还是单用为好,就应谈区别对待。经过证明,如在不同的或是同一经络上面能出现几个压痛穴,不需要全部使用,原则上是选强的或近的先用,弱的远的可用可不用。分别应用较同时应用为好。如采用直按灸,则1-2穴即可。温和灸则可以分次应用或轮用,在绝大多数病例,是能有压痛反应出现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出现,或者已经出现,但是由于学识和经验的限制而未被发现,就不能为反应穴所拘泥而应因病取穴,如所选的经穴得当,效果同样良好。因此在掌握反应穴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因病选穴的法则。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来自针灸二科。转载请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的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免费学中医”活动开启,转发本篇文章到朋友圈或者今日头条,私信作者“头条领课”,可免费获得600余分钟高清视频,20余种珍藏实战技巧。


    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6977948613867586086/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