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047|回复: 0

    [第四章 藏象] 【18 论】 心藏神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13 15: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灸学堂 于 2021-12-31 14:05 编辑

                                                                                18 论     心藏神论

           【理论内涵】
            心藏神,又称心主神明,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的作用。
            人体之神,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泛指人的整体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包括生理与心理活动两个方面,常通过人的意识、面色、眼神、言语、形体动态和对外界的反应等得以反映。《素问?移精变气论》所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即指广义之神。狭义之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

          【学术源流】
            心藏神,出自《素问 ?宣明五气》“心藏神。”《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此后历代医家对此多有闻发,如明 ?张介宾《类经?藏象类》说:“心为一身之君主,禀虛灵而含造化,是一理以应万机,脏腑百骸,唯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之,故日神明出焉。”

            明清时期,有医家对传统中医理论的 “心主神明” 说产生了质疑,明?李挺《医学入门•心)说:“有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有神明之心,神者,气血所化,生之本地,万物由之盛长,不著色梨,调有何有,调无复存,主率万非万物,虚灵不味者是也。”此“血肉之心”印指解剖之心。但对 “神明之心” 的实体并未说明。李时珍受道家恩想能响,提出 “脑为元神之府”。洁•汪品《本草备要•辛爽》指出:“人之记性皆在脑中………今人每记化往事,必用目上睡而恩素之,此即凝神于脑之意也。”清•王清任 (医林政错》说:〝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

           【基本原理】
            1.心殿脉,麻舍神 中医学强调人体生命活动 是以五胜为中心的,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是以五胜所化生的精气血津液作沙物质基础的。神志活动更不例外,其既由五脏功能活动所产生,又必须依赖五胜所化的各种精微物质的滋养作为物质基甜,故中医将神志活动分届于万胜。通过实践。人们认识到,人的粉神、思维活动与血波有密切的关系。血液是神志活动最热本、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血浓又为心所主,故心有藏神的功能,《灵枢 .本神》之 ‘心藏味胁舍神”,以及 《灵極•营卫生会》“血者,神气也”,均说明心的气血充盛,心神得养,神志活动才能正常,

           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体验到精神刺激可以點响心胜以/及心肚对于人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当人受到菜和刻激,如恐惧、惊吓时,会出现心悸;如果心胜停止博动,生命终结,意识亦随之丧失。于是建立丁心与意识的密切联系,并且认识到精神、意识与思维活动,主要以心胜气血为物质基础,心胜气血阴阳充沛协调,就能调节机体与周制环境的关系,维持正常的精神、意识与思维活动,表现为精神烦发、思维清晰、反应灵敏、记忆力强、语言沆畅而达意、应变力强;在病变情况下,一旦心脏气血不足或阴阳失调,就表现为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精神活动异常,如精神委顿、反应迟钝、记忆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大出血时,会出现昏迷、不省人事。这种认识一直指导着中医学的临床实践。当心血不足出现心悸、失眠、健忘、多梦、心神不宁等症状时,便用滋养心血的方法,当热人营血而见昏迷、谵语时,即用清心开窍之法。

           2.心为五胜六腑之大主 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均有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如心之行血肺之呼吸、脾之运化、肝之疏泄、肾之藏精、胃之妥纳、小肠之化物、大肠之传导等,而各种生理功能的协调,则有赖于心神的主宰,故《灵枢 •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索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明言心在五脏整体系统中居统治地位,是人体的调控中枢。若心主神明功能正常,人体各部分的功能相互协调,彼此合作,则身体安泰。若心神不明,人体各部分功能失去心之主宰协调,即会产生奈乱,疾病由是而生,甚至危及生命。《素问 •灵兰秘典论》说:“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以形象的比喻,说明心神之明与不明,直接关系到全身脏腑生理功能的正常与否,决定着生命的存亡。

            3.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认知活动、情感活动与意志活动三个方面。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知过程大致可分为感知活动和认知思维。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世界的感知,是认知过程首先产生的心理活动,这是在心神的主导下进行的。古代先哲早就认为心神主导者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孟子 •告子上》说:“心之官则思。”(黄帝内经〉关于对客麗世界认知过程的认识。在灵版中素一桥以任物青调之心,心有所记调之意,意之所存调之志。因志而存变調之思因愚面远袋明之息因嘛丽处物调之智。这里明确指出了心是认知客配車物的处所。认知过殿是客電事物际典干心牌的过程,是由最初对所接触事物的惠知。步记忆、经髮积累,以至于两成質念的曲然姓认识上开为理性认识的量交发展到质变的过程。以及利用己彩浪的無念对未来进行判断、耀運的创吉性恩维过程和理论指导实践的处理車物的过程:

           (黄帝内经)在“整体观”思想的指导下,虽然认为人类的意识思维洁动也与其他内駐的机能活动有关,•如(素同 • 宣明五气)说:“心藏神,肺菠魄肝藏滨,牌趣意。骨藏志。”脾“ 智周出焉°(《素问通道 刺法论))。肝一谋惠出焉。一胆者中正之官,决新出蛋°({索问 。炅兰秘典论》)等,但是由于心薇神而主神明”“主明则下安,所以实际上人类的意识思维活动,是在心神主导之下各胜腑共同完成的机能活动。由此可见,心神主导对客規世界认知的全部过程。包括各阶段、各层次。这种认识直到今天,在播述认知过程的府用的间汇中也可充分体现出来,如特感知过程孫为 “網心規察一,记记过程称为“年记在心一。思维过翟麻为•用心去想”〝细心分析”乃至 “心中有数一:意志过程称为“下定決心一,注意称为 “不可分心”,谋虑称为“计上心头”。

              就人的情感活动而言,亦由心所主率,喜、怒、优、思、恐等都是发于心而应手其他胜。张介宾《类经•疾病类》说:“心为五胜六路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并殿意志。故优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牌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

             4.心主血脉与心藏神的关系 心主血肤与主藏神功能的正當与香,直接影响着生命的存亡,故《素问• 六节藏象论》指出:“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这两种功能之间又息息相关。一方面,心神主辛调节全身生理活动,包括心脏本身的撙动和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另一方面,心神有款于心血的满养,才能发挥正常的主宰作用。故《灵枢• 本神》说“心薇脉,脉舍神。”在病理情况下,两者常相互點响。如紧张、愤怒、焦虑等心神变化,常可伴有面色和脉象的改变以及心胸部感觉的异常:反之,心血不足,或血行失常,则会出现精神恍惚,记忆力減退,失眠多梦,或烦躁、神昏狂乱等心神失常的表现。

           【临床意义】
            心主神明功能的正常与否,常可通过人的精神状态、意识、思维、睡眠及情感活动等得以反映。生理情记下,心主神明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识清晰,反应灵敏.思维敏捷,寤寐正常。反之,在病理情况下,心之气血阴阳不足,心神失养,常可导致神志活动的异常。如心血亏虚,神不守舍,则见失眠多梦,健忘,反应迟钝。心阴耗损,虛火扰神,心神不宁,则见烦躁不安,失眠多梦。心阳不足,神失所养,则神疲多麻。若心阳暴脱,神失所主,则意识模糊,甚则昏迷。若心火亢盛,内扰心神,则见心烦失眠,甚或狂躁谵语,神识不清。若农浊蒙蔽心神,或表现为精神抑郁,表情淡薄,神志痴呆,喃哺自语,举止失常,甚则意识模糊,昏不知人的癲病:或致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四肢抽搐,目睛上视,口吐诞沫,喉中痰吗之痛病。若痰火扰乱心神,常致心烦失眠,重则神昏谵语或语言错乱,哭笑无常,狂躁安动,打人毁物之狂病,伴见发热气粗,面红目赤,口渴喜冷,吐痰黄稠或喉中疼吗,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现代研究】
            1 .现代对“心主神明”的不同认识 自西医传人之后,对中医“心主神明”的理论产生了争议,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心主神明,二是脑主神呀:三是心脑共主神明。特“心主神明,说的学者认为,此论为中医学的传统理论观点,并从心的素,心磁场等方面探讨心对人体精神活动的貼响,认为 “脑心最佳想合”是“心主神明”论的科学依据。

           早在《素问 •刺禁论》提出针刺禁忌:“刺头,中脑户人脑,立死。”阿明脑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道家有 “泥丸(脑),总众神” 之论,是在“通身百节皆有神”的理论下对神结构划分的一个分支,与“脑主神明”有所不同。李时珍之“脑为元神之府”亦脱胎于道家上部之神学说。近年,受西医学的脑为生命中枢之所在及中枢神经调节作用,对中医学 “心主神明”理论冲击较大,而有提倡“脑主神明”之论。

           心脑共主神明论的研究者,通过对中医心病及其证候和用药的分析,认为与中医心直接相关的组织器官是心胜和大脑皮质,肝、甲状腺、消化管、肾,也与中医心有问按联系。中医理论中“心”之整休,可以说是心胜和脑的综合。心主神明实际上已包 了心理活动的基本内容,如进行思维、贮存记忆、产生情感、统赅意志、关系梦麻等。其理论形成的基础,可归结为:①心主血胁,血液的循环与大腑功能有关;②以五胜为中心的功能系统的划分;③长期生活体验和医疗实践的总结;④古代打学思想中心灵论的影响;⑤古代政体官制的能响。也有学者根据现代医学理论,主张脑为神明的主宰,或心脑共主神明论。心脑共主神明论认为,神由精气所化生,有元神、识神之别。先天时,父母之精雞合相博所生之神为元神,藏于胎脑,主宰胚胎发育,五脏构形,待血气和、营卫通,五胜已成时,脑之元神内舍于心胁,血脉由心所主,于后天心气博动,向外发蹲则为识神,表现为由 “任物”到“处物”的意识思维感应认知过程。在后天,元神内守于脑,由肾主之精能转化,受后天水谷精气充养,主率一切生命活动,表现为生命运动的自身规律和无意识的活动,是神的高级层次;识神发于心,有赖心血之濡养,感应认识外界,表现为有意识思维过程和精神情感变化,是神的低级形式。元神阴涵为本,藏于脑本于肾,统帅心之识神而为协调控制诸脏器,保证机体高度有序性的中枢;识神阳用为标,舍于脉发于心,以元神为基础而发挥作用,并受元神的潜在制约。

           2.心主神明的生物学基础 心主神明,对机体胜腑功能有协调作用。通过对心脏病惠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活动进行研究,以心掉间距、平卧心率、卧后血压差、24 小时尿儿茶酚胶水平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心阴虚、心气啦均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其中心阳虛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血清多巴胺一B一经化酶活性、酪氢酸浓度显著增高;而心气虚证的交感肾上腺系统的兴奋性虽有增高,但交感神经的敏感性下降,且迷走神经功能受损,自主神经敏感性和协调功能显著紊乱,心胜自我调节功能明显减退。测定心气啦重证组与轻证组、单纯心阴虚组和非虚证组患者血浆心钠素样活性物质(iANP),发现其含量在上述四组和西医心功能级组中依次呈递减现象,而 iTANP 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相关。心阴庭证者血浆心钠素和血浆血管紧张素山升高,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爾系统 (RAAS)活性增高,三种激素水平均增高,提示有明显的神经一体液调节功能紊乱。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