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741|回复: 0

    [第3章 医学心理学基本理论]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一、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1 15: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派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1913年他发表了《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成为行为主义诞生的标志。他们认为隐藏在内心的欲望、欲念及心理冲突只能自己内省,而不能为他人观察,更难予以客观定量。而研究行为,从行为的表现上看意识或心理过程,所获得的资料较为可靠。早期行为主义的“行为”是指个体活动可以直接观察到的部分。受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华生认为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因而只能应用客观观察法进行外部观察,目标是预见和控制人的行为。所以,他只研究刺激与反应。行为主义认为,人的正常或病态行为,包括外显行为及其伴随的身心反应形式,都是通过“习得”而成的,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华生认为人的病症也是学习得来的。所以,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支配行为和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行为的学习来纠正不良行为,进而治疗和预防疾病。行为主义理论由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三部分构成。

          一、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20世纪初提出了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理论。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中性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在经验中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中性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最著名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图3-2)。试验中他把狗用一副套具固定住,唾液是用联结在狗颚外侧的管道收集的,管道连接到一个既可以测量以立方厘米计的总量,也可以记录液体滴数的装置。当狗嘴里有食物时,会产生分泌唾液的反应,这种反应是本能的。巴甫洛夫把这种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简称“UCS”,把反射性唾液分泌称为无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ction),简称“UCR”。为了使狗对某一种刺激(如铃声)形成条件作用,把这种原来只会引起探索性反射的中性刺激(即铃声)与无条件刺激(即食物)配对。经过一系列配对尝试后,单是发出铃声而不提供食物,也能引起狗产生唾液分泌。在这种情况下,铃声就成了条件刺激,简称“CS”,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conditioned stimulus)简称“CR”。由此可见,条件反射仅仅是由于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配对呈现的结果。

          1924年心理学家琼斯(M.C.Jones)运用习得性学习理论治疗一个怕兔子的儿童,让恐惧兔子的孩子在一个安全放松的环境下,逐渐由远及近地接近兔子,逐步把恐怖症治好。这是首

                                 

          次公开报道的行为治疗案例。学习行为遵循两个规律:一是频因律,即对某一刺激的某一行为反应发生的次数越多,这一行为越有可能固定保留下来,并遇到相同刺激时反应再次发生;二是近因律,即对某一刺激发生某一行为反应在时间上越接近,那么这一行为反应越容易固定下来,并在以后遇到相同的刺激时越容易发生。

          与行为疗法有关的概念和规律包括:1习得律,即一种条件反射的建立必须依赖于一种无条件反射,即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多次成对呈现可加强条件反应。2消退律,即如果条件刺激出现后,不再呈现无条件刺激,反复多次之后,已习得的反应就会逐渐消退;但条件反应不是永久被消除,而只是习惯的钝化,在适当的情况下反应还可以被恢复。③泛化律,即对某种特定刺激的条件反应形成后,另外一些类似于这一刺激的情境也可能诱发出同样的条件反应。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不仅可以较好地解释焦虑症、恐怖症的形成,同时也是系统脱敏疗法等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