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907|回复: 0

    [第6章 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 【第二节 常见的心身疾病】 二、冠心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2 17: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节 常见的心身疾病

          二、冠心病
          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HD)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大量研究表明,冠心病的发病、发展,与心理、社会等诸多因素有关。

          (一)心理社会因素
          1.慢性应激

          (1)工作压力低收入、缺乏社会支持的人群更易产生工作压力。研究发现,事业中有过4次或更多次重大挫折者,比未受重大挫折者的冠心病发生率高4倍。

          (2)婚姻、家庭压力 女性冠心病患者面临婚姻压力时可使预后恶化。瑞士的研究显示,同时伴有家庭和工作压力的女性,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是不存在两种压力女性的5倍。54岁以上的丧偶男子6个月之内死于冠心病的要比对照组高67%。

          (3)社会经济状况 研究证实,社会经济状况与冠心病呈负相关,女性更明显。社会经济状况低下的人群是冠心病发生的高危人群,因其交际活动少、经济负担重、面对更多的生活压力,所以此类人群中吸烟、不健康饮食、居住条件恶劣和缺乏运动的人数比例较高。

            (4)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可以减轻生活压力事件的负性作用,而缺乏社会支持的个体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无助感与悲伤感。缺乏社会支持可使冠心病发生的相对危险度增加2~3倍。

          2.情绪障碍
         (1)精神紧张 精神紧张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心理因素。紧张情绪会激起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至血流中;儿茶酚胺会使大量游离脂肪酸从脂肪组织释放进入血液中,沉积在血管壁上,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或冠心病。大量的儿茶酚胺还会使血小板聚集,造成小动脉阻塞,产生冠心病的症状。

          (2)抑郁与焦虑 抑郁是冠心病的一种独立预测性危险因素,同时也影响冠心病的预后。近期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2~4倍。冠心病与抑郁相关联的可能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过程,抑郁可以促发炎症过程从而诱发冠心病。大规模研究证明,焦虑可以使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國值降低,从而增加了猝死的发生率。

        (二)人格特征
          A型行为模式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1959年弗里德曼(M. Friedman)与罗森曼(Rosenman)率先提出A型人格的人容易发生冠心病;1977年国际心、肺及血液病学会确定A型人格是引起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三)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征
          1.情绪障碍 发生心肌梗死或恶性心律失常时,将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产生焦虑、抑郁或恐怖状态。当得知病情危重时,患者产生沮丧、绝望、恐惧等情绪反应,并伴随一系列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2.认知特点与心理防御反应 频繁的心绞痛、心悸及胸闷等使心理失去平衡;错综复杂的治疗、陌生的病房和人际关系致使患者心理活动紊乱,出现感知觉激惹状态、行为能力受限或退缩、自觉退出工作竞争等。

          3.合理化与否认 由于恐惧冠心病,因而对于出现的症状以其他不重要的原因解释(如将胸痛说成是胃部不适),强调客观因素,竭力寻找不可能患冠心病的理由,不相信也不承认自己会患冠心病而拒绝就诊,或延误治疗。

          (四)冠心病的心理社会干预
          1. 患者教育 针对患者的不同症状和心理反应,做好患者的教育指导工作。这些措施对患者认识疾病、减少焦虑有良好效果。

          2.危险行为矫正 矫正A型行为一般采用综合方法,如松弛训练、改变期望、时间管理指导、人际交往训练等。

          3. 改变生活方式和应对方式 对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长期的、逐步的改变。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行为能力。

          4.焦虑抑郁的治疗 需要采用有针对性的中西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