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290|回复: 0

    [第5章 刺灸法各论] 【 第一节毫针刺法】六、得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20 17: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得气

    得气的概念

      得气,古称气至,近又称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 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针下是否得气,可以从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和医者刺手指下的感觉两个方面分析判断。当针刺得气时,患者自觉针刺部位有酸、麻、胀、重等反应,有时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反应,有时出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扩散等现象。医者的刺手则能体会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若针刺后未得气,患者则无任何特殊感觉或反应,医者刺手亦感觉到针下空松、虚滑。《标幽赋》中所说的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是对得气与否的形象描述。

    得气的意义

      得气与否以及得气迟速,是能否获得针刺疗效的关键。《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临床上一般是得气迅速时,起效较快得气迟缓时,起效较慢若不得气时,则疗效较差。诚如《金针赋》所言:“气速效速,气迟效迟。

      得气是施行补泻手法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得气的基础上施行补泻手法,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得气与否以及得气迟速,还可协助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除去人体禀赋因素,一 般来说,得气速者,病情较为轻浅,预后较佳得气慢甚至久久不能得气者,病情较重,预后欠佳。

    影响得气的因素

      影响得气的因素主要包括医者、患者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腧穴定位不准,针刺角度有误、深浅失度,或手法运用不当等,均可影响得气的产生。患者体质虚弱、病久体虚、正气虚惫,以致经气不足,或因其他病因,感觉迟钝、丧失,则不易得气。气候寒冷、阴雨潮湿,不易得气;气候温暖、天气晴朗,轻易得气。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