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针灸学堂 于 2022-5-5 16:54 编辑
咳嗽
咳嗽是指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以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为主症的病证。“咳”指有声无痰;“嗽”指有痰无声,临床一般多声痰并见,故并称咳嗽。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是外邪从口鼻皮毛而人,肺卫受邪;内伤咳嗽则为脏腑功能失常累及肺所致。本病病位在肺,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肺失宣降。
咳嗽可见于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等疾病中。
【辨证】
1.外感咳嗽
主症 咳嗽病程较短,起病急骤,或兼有表证。
兼见咳嗽声重,咽喉作痒,咳痰色白、稀薄,头痛发热, 鼻寒流涕,形寒无汗,肢体酸楚,苦薄白,脉浮紧,为外感风寒;咳嗽咳痰黏稠、色黄,身热头痛。汗出恶风,苔薄黄,脉浮数,为外感风热。
2.内伤咳嗽
主症 咳嗽起病缓慢, 病程较长,可兼脏腑功能失调症状。
兼见咳嗽痰多、色白、黏稠,胸脘痞闷,神疲纳差,苔白腻,脉濡滑,为痰湿侵肺;气逆咳嗽,引胁作痛,痰少而黏,面赤咽干,苔黄少津,脉弦数,为肝火犯肺;干咳,咳声短,以午后黄昏为剧,少痰,或痰中带血,潮热盗汗,形体消瘦,两颊红赤,神疲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肺阴亏虚。
【治疗】
1.基本治疗
(1)外感咳嗽
治法 疏风解表, 宣肺止咳。以手太阴、手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肺俞 列缺 合谷
配穴 外感风寒配风门;外感风热配大椎、风池。咽喉痛配少商放血。
方义 肺俞为肺气所注之处,位邻肺脏,可调理肺脏气机,使其清肃有权,该穴泻之宣肺、补之益肺,无论虚实及外感内伤咳嗽,均可使用;列缺为肺之络穴,散风祛邪,宣肺解表;合谷为大肠之原穴,与列缺配合共奏宣肺解表、止咳之功。
操作 毫针泻法, 风寒袭肺者宜留针或针灸并用,或针后在背部腧穴拔罐。
(2)内伤咳嗽
治法 肃肺理气, 止咳化痰。以肺之背俞穴、募穴和原穴为主。
主穴 肺俞 中府 太渊 三阴交
配穴 痰湿侵肺配阴陵泉、 丰隆;肝火犯肺配行间、鱼际;肺阴亏虚配膏肓、太溪。胸痛配膻中;胁痛配阳陵泉;咽喉干痒配太溪;咯血配孔最;盗汗配阴郄;面肢浮肿、小便不利配阴陵泉、中极;气短乏力配足三里、气海。
方义 肺俞、 中府俞募相配,太渊为肺之原穴,三穴配合可宣肃肺气,化痰止咳;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疏肝健脾,化痰止咳。
操作 主穴用毫针平补平泻, 或加用灸法。
2.其他治疗
(1)拔罐法肺俞、大椎、风门、膏肓。留罐10~ 15分钟后起罐,多用于风寒束肺证。
(2)穴位贴敷法肺俞、定喘、风门、膻中、丰隆。用白芥子、甘遂、细辛、丁香、苍术、川芎等量研成细粉,加人生姜汁,调成糊状,制成直径lcm圆饼,贴在穴位上,胶布固定,30~ 90分钟后取掉,以局部红晕微痛为度。
(3)皮肤针法选取5~ 7颈椎两侧、气管两侧、天突、肘窝及大、小鱼际部进行叩刺,适用于外感咳嗽;或选取1 ~ 7胸椎两侧足太阳膀胱经、颈前气管两侧、膻中、天突叩刺,适用于咳嗽日久,反复发作者。
(4)耳针法取肺、脾、肝、气管、神门。每次选用2~3个穴,毫针刺或用埋针法、压丸法。
【按语】
1.咳嗽见于多种呼吸系统疾病,临证必须明确诊断,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针灸对本病的发作期或初发期疗效较好,治疗期间注意保暖、慎避风寒。
2.针灸及穴位贴敷等疗法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防御能力,改善肺功能,缓解支气管痉挛和黏膜水肿,调节炎症介质的分泌,减轻炎症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