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608|回复: 0

    [第7章 针灸治疗各论] 【第一节 内科病证】痫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6 11: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痫病

      痫病是以猝然昏仆,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强直抽搐,或喉中有鸣声,醒后神志如常为主症的病证。具有突然性、短暂性、反复性发作的特点,又称癫痈、 痫证,俗称羊痫风。其发生多与先天因素、精神因素、脑部外伤及外邪侵袭、饮食失调等有关。本病病位在脑,与肝、心、脾、肾功能失调有关。基本病机是风、痰、火、瘀导致气血逆乱,蒙蔽清窍,扰乱神明,神失所司。本病即西医学的癫痫,分原发性癫痫和继发性癫痫。原发性病因不明,继发性主要见于脑外伤、脑血管病、脑肿瘤等脑部疾患。

    辨证

      1.发作期大发作 典型发作):发作前常有头晕头痛,胸闷不舒,神疲乏力等预兆,旋即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面色苍白,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口吐涎沫,甚则尖叫,二便失禁。短暂发作即清醒,发作过后则觉头昏,精神恍惚,乏力欲寐。小发作动作突然中断,手中物件落地,或头突然向前倾下而后迅速抬起,或两目上吊,大多数秒至数分钟即可恢复,且对上述症状发作全然不知。

      2.间歇期多见于痫病日久, 发作次数频繁,抽搐强度减弱,苏醒后精神萎靡,表情痴呆,智力减退。

      兼见胸闷,痰多,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滑有力,为风痰闭阻急躁易怒,咳痰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为痰火扰神头部刺痛,或有脑部外伤史,舌质紫暗,脉涩,为瘀阻脑络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脉沉弱,为心脾两虚神志恍惚,两目干涩,健忘失眠,腰膝酸软,舌红,苔薄黄,脉细数,为肝肾阴虚。

    治疗

    1.基本治疗

      (1)发作期

      治法  开窍醒神,息风止痉。以督脉、手足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  水沟  百会  内关  太冲  后溪

      配穴  大发作配十宣、 涌泉小发作配神门、神庭。

      方义 脑为元神之府,督脉人络脑,故取督脉之水沟、百会以醒脑开窍、宁神定志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可调畅气机,宁心安神太冲为肝之原穴,可息风止痉后溪为八脉交会穴,通督脉,为治疗痫病的要穴。

      操作  毫针刺, 用泻法。水沟用重雀啄刺法,至眼球湿润为度。

    (2)间歇期

      治法  化痰通络。 以督脉、任脉及手足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印堂  鸠尾  间使  太冲  丰隆  腰奇

      配穴  风痰闭阻配合谷、 中脘、风池痰火扰神配曲池、神门、内庭瘀阻脑络配百会、膈俞、内关心脾两虚配心俞、脾俞、足三里肝肾阴虚配肝俞、肾俞、三阴交。

      方义  印堂可 调神开窍鸠尾为任脉络穴,是治疗痫病的要穴间使为心包经经穴,可调心神、理气血太冲为肝之原穴,可平息肝风丰隆为豁痰化浊的要穴腰奇为治疗痫病的经验效穴。

      操作  毫针刺, 按虚补实泻操作。针刺鸠尾应掌握正确的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以防伤及肝脏等腹腔脏器。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胃、皮质下、神门、心、枕、脑点。每次选2~3穴,毫针刺,强刺激,间歇捻转,留针30分钟,隔日1也可用压丸法。

      (2)穴位注射法足三里、内关、大椎、风池。每次选2~3穴,维生素B1,B12注射液,每穴注射0.5~ 1mL

      (3) 穴位埋线法大椎、肝俞、腰奇、足三里、丰隆。每次选2~4穴,21次。

    按语

      1.针灸治疗痫病疗效较好,可缩短发作时间,减少发作次数。但对癫痫持续发作状态必须采取综合治疗。对于较重的癫痫应配合应用抗癫痫药物,针刺起效后应逐渐减少剂量,不可立即停用。对继发性癫痫,应重视原发病的诊断、治疗。

      2. 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精神刺激、过度劳累,注意饮食起居,以防复发。

      3.针灸治疗本病,可通过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的整合,增加抑制性递质释放,减少兴奋性递质释放,导致兴奋与抑制作用的协调与统一,最终实现减少或控制癫痫异常放电的产生与扩散还可通过减弱NO介导的神经毒性作用,影响与癫痫有关的调控基因的表达等而抑制癫痫的形成和发展。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