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721|回复: 0

    [第7章 针灸治疗各论] 【第一节 内科病证】胃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7 09: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胃痛

      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又称胃脘痛。由于疼痛部位近心窝处,古人又称心痛”“心下痛等。其发生常与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胃气失和、胃络不通或胃失温养。胃痛可见于西医学的胃痉挛、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脱垂等疾病中。

    辨证

    1.实证

      主症上腹胃脘部暴痛, 痛势较剧,痛处拒按,饥时痛减,纳后痛增。

      兼见脘腹得温痛减,遇寒痛增,恶寒喜暖,口不渴,喜热饮,或伴恶寒,苔薄白,脉弦紧,为寒邪犯胃胃脘胀满疼痛,嗳腐吞酸,嘈杂不舒,呕吐或矢气后痛减,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为饮食伤胃胃脘胀满,脘痛连胁,嗳气频频,吞酸,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诱发,心烦易怒,喜太息,苔薄白,脉弦,为肝气犯胃胃痛拒按,痛有定处,食后痛甚,或有呕血便黑,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为气滞血瘀。

    2.虚证

      主症  上腹胃脘部疼痛隐隐, 痛处喜按,空腹痛甚,纳后痛减。

      兼见泛吐清水,喜暖,大便溏薄,神疲乏力,或手足不温,舌淡苔薄,脉虚弱或迟缓,为脾胃虚寒胃脘灼热隐痛,似饥而不欲食,咽干口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弦细或细数,为胃阴不足。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和胃止痛。 以胃之下合穴、募穴为主。

      主穴  足三里  中脘  内关

      配穴  寒邪犯胃配胃俞、 神阙饮食伤胃配梁门、天枢肝气犯胃配期门、太冲气滞血瘀配膻中、膈俞脾胃虚寒配神阙、胃俞、脾俞胃阴不足配胃俞、三阴交。

      方义  足三里乃足阳明胃经合穴、胃之下合穴,可疏调胃腑气机,和胃止痛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可健运中州,调理气机内关宽胸解郁,行气止痛。

      操作  疼痛发作时,远端穴持续行针1~3分钟,直到痛止或缓解。寒邪犯胃、脾胃虚寒者,中脘可用隔盐灸。

    2.其他治疗

      (1)穴位注射法中脆、足三里、肝俞、胃俞、脾俞。每次选2穴,诸穴可交替使用。用黄芪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维生素B,注射液、维生素B2注射液,每穴注人药液0.5~ 1mL,每日或隔日1 次。

      (2)耳针法 胃、肝、脾、神门、交感、十二指肠。毫针刺用中等强度,或用埋针法、压丸法。

      (3)穴位理线法中脘、足三里、肝俞、胃俞、脾俞、至阳常有压痛点。适用于慢性胃炎。

    按语

      1.针灸治疗急慢性胃炎所致的胃痛均有较明显的效果,尤其是胃痉挛引起的胃痛,止痛效果更快、更好。胃痛应与其他疾病如肝胆疾病、胰腺炎、心肌梗死相鉴别,当胃痛出现胃穿孔、胃出血等重症时,要采取综合治疗。

      2.胃痛患者平时宜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感受风寒,饮食宜有规律,避免暴饮暴食,严禁烟酒和刺激性食物。

      3.现代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对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促进胃肠功能紊乱的恢复,缓解胃肠痉挛,调整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针刺还可以使胃肠黏膜细胞的抗损伤功能增强,促进胃肠黏膜细胞的代谢更新,从而使损伤部分修复。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