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821|回复: 0

    [第3章 灸法] 【第三节 灸法的分类及应用】一、艾灸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24 16: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节  灸法的分类及应用

      灸法的种类十分丰富,一般依据施灸材料可分为艾灸法和非艾灸法两大类。凡以艾叶为主要施灸材料的均属于艾灸法。艾灸法是灸法的主体,临床应用最为广泛,依据操作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以及较为特殊的艾灸法,临床上以艾炷灸和艾条灸最为常用,是灸法的主体部分。在使用艾炷灸时,根据艾炷是否直接置于皮肤穴位上燃灼的不同,又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法。非艾灸类包括灯火灸、黄蜡灸、药锭灸、药捻灸、药线灸、药笔灸等。灸法分类见表3-2。


    一、艾灸类

      (艾炷灸

      将艾炷放在穴位上施灸,称为艾炷灸。艾炷灸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

        1.直接灸  直接灸又称着肤灸、 明灸,是将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点燃施灸的方法。根据施灸的程度不同,即灸后有无烧伤化脓,又分为化脓灸瘢痕灸和非化脓灸非瘢痕灸

      (1)化脓灸化脓灸法3-5)灼伤较重,可使局部皮肤溃破、化脓,并留永久瘢痕,故又称烧灼灸、瘢痕灸。本法古代盛行,而现代多用于一些疑难病症如哮喘、慢性胃肠病和预防中风等,有较好疗效,但不宜被患者接受。施灸方法和灸后处理如下长长文

        ①选择适宜体位与点准穴位体位 与取穴有直接关系,既要注意患者体位的平整舒适,又要考虑到取穴的准确性,一般原则为坐点坐灸、 卧点卧灸,取准穴后用笔做一标记。

        ②施灸在穴位皮肤 上涂少许大蒜汁,立即将艾炷(一般用中艾炷或大艾炷粘附在穴位上,并用线香点燃。待艾炷自然燃尽,用镊子除去艾灰,另换1炷依法再灸。每换1炷需涂蒜汁1次。如此反复,灸满规定的壮数,一般每穴灸5~ 9壮。古人强调要用大艾炷,即炷底直径须三分阔

        ③减轻灼痛化脓灸时, 为了减轻患者的烧灼疼痛,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指压或拍打术者用双手拇指于穴位两旁处用力按压,或于穴位附近用力拍打。



      局部麻醉施灸前,取川乌、细辛、花椒各30g,蟾酥1.8g,75%乙醇300mL浸泡24小时,取其上清液用棉签涂于穴位皮肤上,5分钟后再施灸。也可用盐酸普鲁卡因1 ~ 2mL注射于穴位处皮下,1~5分钟后再施灸。

        ④灸疮处理灸后, 穴位局部呈黑痂状,周围有红晕色,继而起水疱,约7日左右,皮肤溃烂,出现无菌性化脓,脓液呈白色,此即灸疮。对灸疮的处理,可于灸后立即贴敷玉红膏、伤湿止痛膏或创可贴,可1~2日换贴1次。数天后,灸穴逐渐出现无菌性化脓反应,如脓液多,膏药亦应勤换,经35 ~45日,灸疮结痴后脱落,留有永久性瘢痕。如偶尔发现有负疮不愈合者,可采用外科予以处理。

        ⑤灸后调理灸后应注意休息, 避免过度劳累,多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应注意局部清洁,以防感染。

      本法的关键在于务必使其化脓形成灸疮,这与疗效有着密切关系。如《针灸资生经》中说凡着艾得灸疮,所患即瘥,若不发,其病不愈。说明古代应用灸法,无论是治病,还是保健,一般要求达到化脓,即所谓灸疮。认为能否形成灸疮是取得疗效的关键。但由于现代人难以接受本法,所以临床应用并不广泛,而对于一些疑难病症使用本法有着施灸次数少、疗效高的优点。

      (2)非化脓灸本法以达到温烫为主,使穴位局部皮肤发生红晕或轻微烫伤,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近现代应用较多。其方法是,先将施灸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然后将小艾炷放在穴位上,并将之点燃,不等艾火烧到皮肤,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即用镊子将艾炷移去或压灭,更换艾炷再灸,灸满规定的壮数为止,一般每穴灸3~ 7壮,以局部皮肤出现轻度红晕为度。

      本法适应证广泛,一般常见病均可应用,因其灸时痛苦小,且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易被患者接受。

        2.间接灸  间接灸也称隔物灸、间隔灸,是将艾炷与皮肤之间衬隔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本法根据所隔物品的不同,可分为数十种。所隔物品大多为药物,既可用单味药物,也可用复方药物,药物性能不同,临床应用的范围也有所异。临床常用的有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隔附子饼灸等。

      (1)隔姜灸切取厚约0.3cm的生姜1片。在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穴位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3-6)。若病人感觉灼热不可忍受,可将姜片向上提起,稍待片刻,重新放下再灸。艾炷燃尽后另换一炷依前法再灸,直到局部皮肤潮红为止。一般每穴灸 5 ~ 7壮。本法可根据病情反复施灸,适用于风寒咳嗽、腹痛、泄泻、风寒湿痹、痛经、颜面神经麻痹等,尤宜于寒证。


      (2)隔盐灸又称神阙灸,用于脐窝部施灸,用干燥纯净的食盐末适量,将脐窝填平,上置艾炷,用火点燃施灸3-7)。如病人感到灼痛时即用镊子移去残炷,另换- -炷再灸,灸满规定的壮数为止,一般每可灸5~ 7壮。本法可治疗急性腹痛、泄泻、痢疾、风湿痹证及阳气虚脱证。古代常用于强身健体。


      (3)隔蒜灸用独头蒜,或较大蒜瓣横切成0.3cm厚的蒜片,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置于穴位或患处皮肤上,再将艾炷置于蒜瓣之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3-8)。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另换一炷再灸,每灸4 ~ 5壮可换一新蒜片。也可将大蒜捣烂如泥,敷于患处,上置艾炷点燃施灸。两种隔蒜灸法每穴每次宜灸足7壮,以灸处泛红为度。本法多用于未溃之化脓性肿块,如乳痈、疖肿,以及瘰疬、牛皮癣、神经性皮炎、关节炎、手术后瘢痕等。


      (4)隔附子饼灸将生附子研为细末,用黄酒调和制饼,直径1 ~ 2cm, 0.3 ~ 0.5cm,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 放于穴位或患处皮肤上,点燃艾炷施灸,当病人感到灼痛时另换一炷再灸,一般每穴灸5~ 10壮。附子辛温大热,有温肾益火作用,故此灸法多用来治疗各种阳虚病症。如灸关元、命门等穴,可用于治疗男性肾阳虚的阳痿、早泄、不育症,女性宫寒不孕、痛经、闭经。外科中的疮毒窦道、盲管久不收口,或既不化脓又不消散的阴性、虚性外症,多在患处进行施灸,灸至皮肤出现红晕,有利于疮毒的好转3-9)



           (5)铺灸铺灸是在继承传统隔姜灸法、隔蒜灸法的基础上变化而来,是一种新型艾炷间接灸法。其艾炷大、火力足、灸治时间较长,在灸温、灸量上都有所增强,而且施术面广,施灸部位可涉及多个腧穴,功效非一般灸法所及。因铺灸常选在背腰部督脉施灸,如长蛇状,故也称为督灸”“长蛇灸

      操作时,先将300~600g生姜或大蒜捣烂如泥,挤去部分汁液,将姜泥或蒜泥做成厚约1.5cm、宽约4cm,长度能覆盖督脉大椎穴至腰俞穴的长方形隔灸饼。再取适量艾绒做成高约4cm,横截面为三角形的长条艾炷,使艾炷的底宽略窄于隔灸饼的宽度,长度略短于隔灸饼的长度。令患者取俯卧位,将隔灸饼平移至施术部位皮肤上,可用棉皮纸将周围封固,然后将该长条艾炷置于隔灸饼中央,并在上端点燃施灸可用棉签蘸取少量酒精均匀涂滴于艾炷上角以助燃)(3-10)。待患者有灼热感或难以忍受时,医师取下燃尽的艾绒,保留隔灸饼,更换艾炷续灸。每次施灸3壮,3~ 6次为1个疗程。


      中医学认为,督脉总任六阳经,为阳脉之海。铺灸于督脉处,可用于治疗风、寒、湿邪侵袭,或阳虚寒凝所致的疾病,如颈椎病、腰痛、痹证、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经行身痛、产后身痛等。对局部气滞血瘀者,也可于局部施灸而温经通络、活血止痛。

      (艾条灸

      艾条灸,又称艾卷灸,是用特制的艾条在穴位皮肤上熏烤或温熨的施灸方法。如在艾绒中加人辛温芳香药物制成的药艾条施灸,称为药条灸。艾条灸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两种。

        1.悬起灸  悬起灸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种灸法。一般艾火距皮肤2 ~ 3cm,10~ 15分钟,以灸至皮肤温热红晕,而又不致烧伤皮肤为度。悬起灸又分为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

      (1)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距离皮肤2~ 3cm,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3-11 )。如遇到昏厥或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及小儿时,医师可将示、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师的手指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距离,掌握施灸时间,防止烫伤患者皮肤。

      (2)雀啄灸将点燃的艾卷置于穴位或患处上方约3cm高处,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样,将艾卷上一下地移动3-12 )



      (3)回旋负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皮肤保持在一 定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进行灸治3-13)



        2.实按灸  实按灸法多 采用药物艾条,古代的太乙针、雷火针等多为此法。施灸时,先在施灸腧穴或患处皮肤垫上布或纸数层,然后将药物艾卷的一端点燃,趁热按到施术部位上,使热力透达深部3-14)。由于用途不同,艾绒里掺人的药物处方各异。



      (温针灸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针刺留针,又需施灸的疾病。操作方法为,在针刺得气后,将针留在适当的深度,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1.5cm的艾卷施灸,或在针尾搓捏少许艾绒点燃施灸3-15 )。待艾卷燃尽,除去灰烬,再将针取出。此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针灸并用方法。其艾绒燃烧的热力,可通过针身传人体内,使其发挥针与灸的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应用此法须注意防止艾火脱落,烧伤皮肤或衣物,灸时嘱患者不要移动体位,并在施灸的下方垫纸片,以防艾火掉落烫伤皮肤。


      (温灸器灸

      温灸器是便于施灸的器械,常用的有3种类型,即温灸盒、温灸筒、温灸架。

      温灸盒是一种特制的盒形灸具,内装艾卷或无烟艾条3-16。用温灸盒每次灸15~ 30分钟。温灸筒为筒状的金属灸具,常用的有平面式和圆锥式两种。平面式底部面积较大,布有许多小孔,内套有小筒,用于放置艾绒施灸,适用于治疗较大面积的皮肤病。圆锥式底面瘦小,只有一个小孔,适用于点灸某一个穴位3-17。温灸架为架状灸具3-18),将艾卷的一端点燃,插入灸疗架的上孔内灸15~30分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