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广播
Follow
群组
Group
动态
Space
淘帖
Collection
日志
Blog
相册
Album
分享
Share
记录
Doing
排行榜
Ranklist
搜索
搜索
热搜:
埋针
埋线
减肥
美容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针灸界
»
论坛
›
百家论经
›
针疗
›
青未了|五月槐花香
图文热点
返回列表
查看:
1124
|
回复:
0
青未了|五月槐花香
[复制链接]
大荆
大荆
当前离线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2-6-28 08: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槐花,槐树上开的小花。每年的五一前后,胶州湾及大沽河周边,山峦丘陵,沟坎旮旯,几大山头。到处遮蔽的大槐树上,一串串、一兜兜、洁白如雪的小花铺天盖地。幽香纷纭,沁人心扉。嗡嗡的蜜蜂往返穿梭,酿造的“槐花蜜”甜晰香醇,蜚声海内。
槐树,分“国槐”、“洋槐”。树形高大巍屹,最高可达30多米,径粗数围。羽状复叶,落叶乔木,在我国北方广有栽植。木材坚硬,纹路粗犷。可供建筑、桥梁、农具等使用。用于家具的较少,因“槐”字不祥,半边有“鬼”,迷信人家大多不用。然树龄可延数千年,却又始料未及。
“国槐”花白,有微毒。“洋槐”花淡黄,可食用。“槐花”,性凉味苦。有清热凉血、泻火清肝、止血解毒作用。“槐夹”,晒干可入药剂。《本草纲目》对其大加赞赏。“槐花”,摘净、淖水、漂洗。可做饼、包、糕、饺。垫饥充腹,美味可颐。当年青黄不接时期,乡俚人争奔采焉,以此充饥。灾荒年月,上树下海,“瓜菜代”。没有瓜菜的危急关头,槐花、槐叶、槐夹、槐皮,拯救了无数草根百姓的生命,至今人们念念不忘。五月槐花真好;五月槐花真香。
东镇“破烂市”、“仲家洼”;四方“小村庄”、“民众大院”。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人人翘指称赞的,就是“五月槐花”。当然这不仅仅专指五月里如云似雪的槐花。更多的,是由衷赞叹“五月”和“槐花”俩口子的传奇故事。
“仲家洼”的“五月”,姓钱。黑粗憨厚,大手大脚大个子。话语不多,讷于言而敏于行。其祖辈逃荒,辗转来青,“洼沿”边缘蜗居,已历三世。“五月”上有一姐,名“二月”。聪明贤惠,无钱上学。拾破烂、捡煤核、以供兄弟唸书。“五月”个儿大,及年长,吃饭耗粮,穿衣费布,一人能吃全家的饭。一锅“槐花包子”,不够他一人塞牙缝。五冬六夏赤脚啪嗒,只有冰天雪地才套双“草窝”。脚太大,穿鞋废。娘为了他的鞋,痠瘫了两手。爹为了他的吃,累弯了脊梁。“五月”至孝,未几不再让娘缝鞋,其脚掌上的厚茧,针扎不透。接过爹的车把,辍学打工。加入“大车队”,呼儿嗨吆。时年上学晚,小学毕业刚16岁。
四方“民众大院”的“槐花”,姓金。纤巧温顺,喜书刻凿。生来残疾,右脚瘸跛,行动不便。父早期岛城有名的细木匠,惜病逝。与老娘、兄长“槐夹”,相依为命。兄长拉大车,力供小妹读书。“槐花”初中毕业,坚决不读,寻思要为家庭谋生计。娘亲老了,弓腰塌背,满头霜发。哥哥大了,愁云满面,已到成亲年纪。家徒四壁,没有隔夜粮,全家叹息。“槐花”精细,盘算良久,决定做个小本生意。“小村庄”,交通要枢。小阳路、小白干路、温州路交叉,大车队运输繁忙,必经之路。“劳动人民休息亭”,歇晌休憩的拉车人比比皆是。在此设摊卖饭,岂不甚好?卖“发糕”,外带免费“小咸菜”、白开水、薄利多销。“发糕”:“槐花”首创。苞米粉、小米面、加“小苏打”,发酵蒸制。色金黄,上插大枣。比饼子窝头煊通好吃,是名闻当年的“乡俚蛋糕”。“槐花”单腿蹦跳,亲自和面打理,娘亲帮忙。蒸熟,切成大小均匀的方块,棉褥严裹,放入“冒斗”保温。自腌的咸菜疙瘩,切丝洗净,加辣椒、香菜、“忌讳”(醋)拌匀,淋上两滴香油。休息厅里摆一小桌,一大桶白开水,几个粗瓷碗。哥哥每早驾着大车,全套物什连妹子一起拉来,傍黑再拉回。好在离家不远,期间老娘能来看看,送点“发糕”、开水,或帮闺女解手方便。买卖开张,生意出奇的好。为了她的发糕,好多拉大车的人,宁绕远路到“小村庄”歇晌蹭饭,价廉味美。那小咸菜更是百吃不厌。每年五月,漫山遍野槐树花盛季节,发糕里加掺了槐花,味浓香馨,更是传闻周边。几年后,“槐花”家,渐渐衣食无忧。
“五月”,拉车经年,挣的钱全交家里。自己烟酒不沾,没有嗜好,唯一就是吃不饱。常言:三根肠子闲着两根半。为此爹愁娘疼:“这孩子怎吃不饱哩,莫非猪八戒托生”?粗粮细做,添菜加饭,天天为了他的吃盘算。“五月”知悉爹娘心意,家境窘迫,不忍多食,常常半饱而已。姐姐“二月”常私下塞其几个窝头,聊以添补。几年来,“五月”长得黑似铁塔。膀阔腰圆,力大惊人。其乐善好施,交友诚挚,豪爽仗义。东镇、四方,拉大车的人都喜欢他。“槐夹”更拿他当成自家人,每次出车,都拉他相搒。“槐夹”年长,称其兄弟,一路关怀备至:江湖险恶、诸事留意;行善积德,诚不我欺。终于一天,家传武功,秘密授及。告曰:不可欺凌弱小,要行侠仗义,抑恶扬善。“五月”感恩,刻苦练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形影不离。后凭功夫扶弱凌强,维稳一方治安,此是后话。
五十年代夏初,岛城台风来袭。下午天暗似漆,暴雨倾盆。大车队卸货后,北岭坡下遇险。滔滔洪水扑面而来,似天河倒灌,大坝决堤。“槐夹”为救人,伤了腿骨。“五月”揹着兄长,涉水其家。一路,磕磕绊绊如过江河险滩。其家地势较高,幸无大碍。老母翘首盼望,泪雨如注。“槐夹”道:“我有秘方可治腿,惟妹子尚在卖饭,深为忧虑”。“五月”豪气干云:“无妨,有我在”!问清始末,冒雨淌水赶到“小村庄”。“小阳路”已成泽国,三面大水滂沱。休息亭,台阶淹没,栏杆座位上站一秀女,花容失色。“五月”问清,正是“槐花”。
“妹子,我接你回家。”“你是谁”?“我叫五月”!不由分说,将妹子揽上脊梁。腾出一手,将小桌翻转,“冒斗”、碗筷、置入,竟然漂浮不沉。绳索拽紧,揹着“槐花”,水流里,一脚高一脚低,踉踉跄跄回家。“槐花”听其自称“五月”,隐约想起哥哥说过。没曾想,竟是这么个年轻的大黑个子,仪表堂堂,话少干练。女孩子心细,瞧人入骨,联想又多。“槐花”紧贴其背,浑身湿透。两乳浑圆微露,随其走动,蹭来蹭去。不由脸颊赤红,躁动不安。“这与肌肤相亲有何区别”?“五月”心地坦荡,还没奢想这么多,只道:“别乱动,这儿水深”!及回家,老娘声声唸佛,端出姜汤。“槐夹”殷殷道谢,连连摆手。“槐花”这才知道哥哥受伤,连忙嘘寒问暖。随之,“五月”披着蓑衣去北岭坡下,将两辆大车拖回,放“槐花”家。待天晴时,修整备用。
“五月”回到自己家,天色已晚,大雨依然不停。其家在洼沿,居高临下,积水不多。因其个高大,棚户搭建梁圆檁粗,受损有限。随身带一大包,里面全是“发糕”。“槐花”送的,说天不好,卖不了,赶快吃光,不然要“丝闹”。全家围拢,都说好吃。那年月,瓜干当道,粗粮稀奇;白面没有,大米绝迹。“二月”追问,说是“槐花”给的,穷究所以,畅述释然。爹娘大喜,姐姐嬉笑,“五月”莫名其妙。“傻小子,且由他去”!然听说“槐花”腿瘸,又不免心中忧虑。“二月”岁数不小,待闺家中。问及,不语。前年海泊河捡煤核,几个地痞骚扰,幸遇一拉车人解救。至今怀念尤甚,当时吓蒙,又没问恩人姓啥名谁。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不免戚戚。每逢提亲,幽幽曰:“不嫁,弟尚小,帮帮爹娘”。其实,她几乎每天都在留心拉大车的,就是没遇到心仪的人。想托“五月”打听,羞于启齿。
“槐夹”受伤,卧床不起。伤筋动骨,自己料理。“槐花”每天继续摆摊,早送晚接的重任,“五月”自告奋勇承担。“槐花”不露声色,心里恣洋洋的。“五月”看其走路甚不方便,便留心要给她做个柺杖。拉车休闲时,四处转悠,终于在嘉定山砍下一根粗大结实的“丫”状树枝。“丫”的上部,半月形,刀刮细锉夹住胳膊。下部留两杈,一可手握把攥,一可搁置残腿。这根天然的柺杖,修饰的光滑铮亮。“丫”顶包上絮棉;杖尖铆以钢箍。当“槐花”见到,架柺一试,无不如意,比哥哥做的那根舒服得多。惊讶、感动、粉泪簌簌。这根柺杖伴随了“槐花”一生,磨砺的晶莹剔透,几乎成了文物。
迤逦拖拉两个月时间,“槐夹”伤势基本痊愈。忽然“五月”不来了。最初不在意,连续一周,不免着急。“槐花”打听拉车的,都说没见。“五月”大概出事了,“槐花”默默不语。天天愁肠纠结,以泪洗面。娘疼闺女,絮絮叨叨,不知说啥。“槐夹”知道妹子心有所系。那年月,“男女授受不亲”。自从暴雨天在“五月”背上肌肤磨蹭,私下以心相许。每见“五月”来了,神彩飞扬,全家都知道。今妹子垂泪,怎生将息?无奈,晚上悄悄对妹子说:“你拾掇一下,明早我拉你去找‘五月’!”“真的”?“那还有假”!“槐花”喜不自胜,自家闺房辍葺半天,一夜未眠。天亮,催哥启程。“槐夹”笑道:“不急,不急,吃了饭就去”!都说闺女大了外向,“槐花”自忖:“五月”饭量大。临走又拿了一包新出锅的“发糕”、十个鸡蛋。“槐花”娘也喜欢“五月”,喜欢这孩子慷慨侠义,奋不顾身。俺闺女有眼力,出门前叮嘱再三。
“槐夹”拖着伤腿,驾起大车。拉着妹子,在“仲家洼”走个来回,终于打听到“五月”家门。家人听说“槐花”来了,齐齐出门迎接。“五月”高烧不退,迷迷糊糊,直叫“槐花”,全家啜叹。今“槐花”真来了,悲悲戚戚,或能温籍其病?“槐花”见了“五月”病容消瘦,面色青灰,趴其身上大哭。其情真意切,毫无做作,引全家落泪。
“二月”忽见“槐夹”,以为眼花。“踏破铁鞋无觅处”,这不是千辛万苦要找的人吗?闻说是“槐花”的亲哥哥,惊诧万分。世间真有这样的巧事?“槐夹”见了“二月”,也懵懂记起往事,惭颜点头。爹娘听说,连连夸赞不已。赶快安排茶水餐饭,精心招待。“二月”的心里想吃了蜜,笑逐颜开。
“五月”自暴雨浇淋,忽觉身体不适。咬牙硬挺两月,终于趴倒。“槐花”拭脉呆滞,冷汗潮红。不由分说,立马掏出银针,“耳垂”、“人中”、“心口”、“脚指”、涔涔放血。灌服自带的“两槐蜜丸”,蒙被发汗。“偏方治大病”,经“槐花”这么一折腾,“五月”的病好了大半。带来的发糕、咸菜、鸡蛋,晌午能吃了,全家异常欢喜。尤其“二月”、“五月”各心有所嘱,爹娘见了,满心欢悦。再看“槐花”,貌美心善,灵智多巧。架柺走路无异常人,针灸把脉,能写会算。配“五月”这“傻小子”足矣。
来年春,“槐花”撮弄哥哥提亲。娶“二月”当嫂子,再好不过。“五月”经娘亲、姐姐、手指戳画,剜脑数落。恍然大悟,原来“槐花”看中了自己。想想和其交往的前后,冒雨揹其回家,后脊梁两坨软软的揉搓着挺哪么滴。“槐花”真成我媳妇,我揹她走一辈子都不累!后来她对我关怀细微,柔情似水。给我缝褡裢,给我补裤子,给我发糕吃。尤其病榻大哭,针疗治病。被褥下塞了一双新鞋,像小船。针脚密麻,大小合宜。这是“槐花”偷偷做的,不知她如何搞到的鞋样?她说不能让我天天赤脚扑蹋。娘亲夸赞,姐姐炫耀,街坊邻里都说好。想到此,噗嗤一笑,心里像灌满了“槐花蜜”。
两家结亲,世事天定。双方老人见面,情同一家。相约节俭,双喜同办。虽姓钱姓金,可你家“无钱”,我家“无金”。“金钱”没有,仁义却在。穷哥们简朴相帮,古道热肠。穷人婚嫁,想方设法乐呵呵。乡俚“大车队”浩浩荡荡迎亲,成了东镇、四方奇闻。这也是那个年月,岛城首家,至今唯一。五月的一天,“槐夹”拉车,迎娶“二月”。车上,胡秸搭起“花轿”,像模像样。红绸围拢,彩纸靓丽。车手,人人佩戴红花。沿途威海路、小阳路,槐花吐芬。喇叭唢呐、锣鼓钹鑔、送亲好友、彩礼嫁妆,全在车上。十几辆大车,风风光光。自己会两手的哥儿们,吹吹打打;大车轱辘,吱吱嘎嘎。“民众大院”家门口,大红囍字,人拥如潮,鞭炮齐鸣。“槐花”和几个姐妹,扎了几个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满街耀目。“槐花”娘,喜不拢嘴,里外招呼。杀鸡煮肉,酒食款待。“槐花”精心蒸制的“花枣糕”;“五月”学拌的小咸菜,齿颊留香。那时“亲情”厚道,一家婚庆,全院捧场。没吃鸡鸭鱼肉,吃块喜糖,嗑着瓜子。熙熙嚷嚷,闹到半宿。
第三天,“五月”又带着车队、花轿,彩旗、前来迎娶“槐花”。鼓镲、喇叭、原路再来一趟。“二月”携新婿回娘家,搭车同行。沿街众人纷纭,不明就里。后听闻“双亲”、“喜上加喜”,更加惊异。“仲家洼”前,燃放礼花土炮、自造响鞭,震耳欲聋。“五月”的几个发小踩起高跷,锣鼓震响,唢呐呜哇。围观的人群,啧啧称奇。踩着鼓点,“五月”掀起轿帘,抱出桃红柳绿的“槐花”,迈火盆、踏秸路(吉路)。红豆祈福、彩屑飞扬。拜天地、拜二老、再拜“槐花”。众人起哄:掀盖头,搂起就亲。“槐花”嫣然,脸颊绯红。
钱金两家的双喜临门,是“仲家洼”和“民众大院”解放后首次“最排场”的婚礼。其影响力,风闻周边。十几辆木头轱辘大车,吱嘎“迎亲”,如此风光,实属意外。至今,老一辈人笑谈不忘,记忆犹新。
“槐花”婚后,孝敬老人、恩爱夫君、友善芳邻。“仲家洼”百户千家,人口称道。其诸事心慧,识文嚼字。尤其下针清热解毒,去除头疼脑热,针到病愈,更是誉满乡俚。她的雅号“槐花嫂子”,不管老少,人人尊称。几十年不曾离口,是“仲家洼”近百年唯一。
婚后,她掌管“钱绳子”。“五月”不再拉大车,“槐花”让其围绕房舍,漫山遍野种树,随家兄学习木匠手艺。她看中“破烂市”,里面蕴育浓浓的商机。嫂子“二月”接替“小村庄”的摊位,“槐花”在家门洼沿另辟天地。她的“大枣发糕”、“槐花糕”、久吃不衰,蔓延台东、“破烂市”,人人知悉。一天,她将摊位让与公婆管理,说:“晌午收摊,不必耗时”。自己和“五月”沿“破烂市”细觅。她坐在“五月”为其专制的两轮推车上,头顶斜插一把大号油纸伞。手摇团扇,就像诸葛武侯观阵瞭敌。巍巍然,“五月”像尊铁塔,兀立其后,精心护卫自己的爱妻。新婚夜,洞房里。古人说:“春宵一刻值千金”。“槐花”给他的妩媚缠绵,让他一生矢志不渝。“破烂市”人来人往,见这两人,无不惊奇。数月后觅一地角,搭盖棚户,上挂幌子:“金钱木匠”,专卖家具。她选购厚板,规划尺寸。雕摳、刻凿各种花卉、图案、飞鸟、虫鱼。累积打包,“五月”拉走,哥俩粘贴镶嵌在木箱、矮柜、炕桌、案牍、妝台,打磨精细,刷油亮漆。件件成了工艺品,利润可观。是“破烂市”早期民间木艺的先驱。家离“破烂市”近,后逐渐将销售引向洼沿家里。临街房檐,亲凿一匾,清清亮亮:【金钱木艺】。其细腻匠心、雕凿技艺,声闻周边。看货选样,预制定做。“破烂市”选购木制品的,无不光临此地。为此“东镇”“四方”两家羽翼渐丰,略有小蓄。“五月”的大脚穿上了“胶九”定制的大码鞋,吃喝不愁,不再饿饥。两家爹娘穿戴打扮,焕然一新,时时挎篮赶集。“发糕小摊”名声在外:“每天两锅,卖光打烊”,公婆拾掇。老俩口子相扶将,光光鲜鲜去“光陆戏院”听戏。洼里知闻炸了锅:“这是老钱家未曾有过的奇迹!‘槐花’真是了不起”!
几年时间,她发动乡邻“养蜂采蜜”、“编篓织席”、“架瓜种菜”、“喂兔养鸡”。庄稼地里不出粮,副业多了可代替。“破烂市”里能换钱,家家脱贫会受益。邻里惠及自身,个个夸赞。自家东镇、四方,生意连连。她两面号令,运筹帷幄;居中调停,亲为亲力。把【金钱木艺】做成誉满岛城的名牌。两地有口皆碑,功莫大焉。
“槐花”膝下两子,“二月”一子一女,皆婚后两年所生。期间“槐花”告诉嫂子:婚后三两年,不急生孩子。想法子挣钱。有钱,大人、孩子不受屈。“二月”听劝,果不其然。又云:“子女多了太累,两个尽矣”。其超前意念,远见卓识,轰动乡俚。
“五月槐花真好”,“五月槐花真香”。“五月”家“槐花”嫂子,身残志坚,更为不易。她凭才智,造福乡梓。是那“百废待兴”年代的一抹靓丽!她的故事人人述说,流传今天,依然充满了传奇……
作者简介:芦璟,(原名:卢璟)号:文波子。男,汉族。祖籍山东即墨,大学文化。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业余写作,发表文学作品、专业论文。至今先后在省市刊物、报纸、杂志、出版社,发表诗歌、散文、游记、随笔、小说、杂论,数百篇首。现为中国烹饪协会会员、中国中医药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青岛作协会员。国家特一级烹饪大师、鲁菜大师、古汉语文学客座教授。青岛广播电视台特聘“长期直播节目嘉宾”。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6935704653925450271/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18913980123
微 信 咨 询
Copyright © 2008-2020
针灸界
(HTTP://ACUP.CC)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