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谈一种针刺疗法,因为我觉得它在临床上对一部分病人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有分享价值。这种疗法就是肌筋膜触发点针刺疗法,是基于现代医学的解剖、生理病理、软组织损伤等理论基础之上, 且完全独立于中医理论之外的针刺疗法。
在介绍肌筋膜触发点之前,首先有一个基本的观念,就是肌肉是由一条条的肌纤维按照特定的排列组成的。当它受到损伤、炎症或是退变等刺激,个别肌纤维就会痉挛、变性,产生代谢障碍,久之就会形成我们触诊时形成的结节。这样就会影响肌肉的整体收缩活动。当触压这些点时就会有局部疼痛加重的现象,甚至会有肌肉颤搐以及向远处的牵涉痛。这类病人通常伴有交感现象、易疲劳、睡眠障碍等一系列症候群。
对于肌筋膜触发点的处理原则主要有三点,一是针对受累肌肉或肌群牵张。正常的肌肉收缩是依靠肌丝的滑动,当肌筋膜形成触发点就会影响肌肉的整体收缩状态。二是破坏触发点。也就是触发点解除后可以恢复正常的收缩活动。三是扎断挛缩肌筋膜。普通的针灸针太细,起不到扎断效果,这里可以用银质针的办法。
一般的针灸针就可以做为我们的工具。这里要明确一点,就是进针与提插的方向应该顺着肌纤维方向进行,这样才不至于刺激肌纤维的中段导致进一步挛缩。这种操作就像把不规整的头发捋顺一样,顺着捋才能很快规整。对于表浅的激痛点, 针刺时, 将激痛点固定在两手指之间, 并在距其 1~ 2 cm处进针, 针尖与皮肤约成 30° , 顺着肌纤维的方向刺入皮肤。这里要特别注意一点就是要在触发点一定的距离进针,这样可以确保准确到达触发点。有经验的针灸医生应该知道,背部膀胱经的俞穴都是在距其穴位前约1寸的地方进针。采用钳捏式定位并固定激痛点, 针刺时, 须将激痛点牢牢地握 在拇指与其余手指尖端之间, 针尖也沿着硬结中肌纤维方向直接刺入。
针刺时, 针尖应完全穿透 硬结区域, 然后将针尖提至皮下组织, 再第二次插进, 如此反复, 以便尽可能地灭活硬结中所触发点。当我们手下针有松动感,甚至可以看到肌肉颤动,说明触发点已经完全松解。
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68255528117705118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