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广播
Follow
群组
Group
动态
Space
淘帖
Collection
日志
Blog
相册
Album
分享
Share
记录
Doing
排行榜
Ranklist
搜索
搜索
热搜:
埋针
埋线
减肥
美容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针灸界
»
论坛
›
百家论经
›
灸疗
›
说说艾灸疗法
图文热点
返回列表
查看:
1794
|
回复:
0
说说艾灸疗法
[复制链接]
大荆
大荆
当前离线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3-3-8 07: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又名灸疗。
它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治病和保健功效的一种外治方法。
灸法是以经络、脏腑理论为指导的。灸法是针灸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的治疗保健方法。
一、灸疗的种类
艾灸疗法常用的可分为
: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以及其他灸法。其中艾炷灸又分为直接灸(着肤灸)、间接灸(隔物灸)。直接灸包括:非化脓灸(无瘢痕灸)、发泡灸、化脓灸(瘢痕灸)。间接灸包括: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和隔药物饼灸(附子灸、胡椒灸)。艾条灸又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其他灸法包括:灯草灸和天灸。灸法种类较多,这是我们祖先和前人实践的总结。
二、灸疗的方法
根据灸疗种类的不同,有不同的灸法。
(1)艾炷灸:
将艾绒做成大小的圆柱形艾团,称为艾炷。将艾炷直接或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的方法,称为艾炷灸法。直接置于皮肤上的称直接灸(艾炷要小)。用药物将艾炷与皮肤隔开的称为间接灸(艾炷可大些)。两种方法介绍如下:
①直接灸
:又称着肤灸。是将艾炷直接放在穴位皮肤上施灸。根据病情的需要和施灸的程度不同,可分为非化脓灸、发泡灸和化脓灸3种。
直接灸应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不宜随意自我进行,应防烫伤等事故发生。
②间接灸又叫隔物灸
。指利用其他药物将艾炷和穴位处皮肤隔开施灸,这样既可避免灸伤皮肤而致化脓,又能借间隔物之药力和艾的特性发挥协同作用,取得更大的效果。现将
几种常用的隔物灸介绍如下:
隔姜灸:
用姜片作间隔物灸。生姜辛温无毒,能开发通散,调和营卫,散寒发表,祛痰下气,消水化食,调中畅胃,开宣肺气。用厚约2分许的生姜一片,在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穴位上施灸。如受灸者感觉灼热不可耐受时,可用镊子将姜片向上提起,衬一些纸片或干棉花,放下再灸;或用镊子将姜片提举稍离皮肤,灼热感觉缓解后重新放下再灸,直到局部皮肤潮红为止。对虚寒病证,如腹痛、泄泻、关节疼痛、痛经等均可采用此灸。
隔蒜灸:
用蒜作间隔物灸。大蒜辛温,能去寒湿,破冷气,健脾开胃,消谷化食,消肿化结止痛。临床上以独头紫皮大蒜为佳,把独头紫皮蒜切成分许厚的薄片,用针穿刺数孔,放在穴位或肿块上,用艾炷灸之,每灸4~5壮,换去蒜片。每穴一次须灸5~7壮。大蒜对皮肤有刺激性,灸后容易起泡,可将水泡以无菌操作刺破,涂以龙胆紫,适当贴敷保护,以防感染。这一灸法,目前临床上多用来治疗肺痨、腹中积块及未溃疮节,以及癌肿、流注、虫蛇咬伤等。
隔盐灸:
用于在脐窝部(神阙穴)施灸。操作时用食盐填平脐孔,再放上姜片和艾炷施灸。放上姜片的作用是避免食盐受热后引起烫伤。若受灸者脐部凸起,可用水调面粉,搓成条状围在脐周,再将食盐放入面圈内隔姜施灸。本法对急性腹痛吐泻、痢疾、四肢厥冷和虚脱等证,具有回阳救逆之效。
艾炷灸是古代最常用的灸法。
(2)艾条灸:
指将艾条点燃后在穴位或病变部位进行熏灼的方法。
根据艾条灸的操作方法,分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3种。
温和灸:
将已点燃的艾条,用右手的拇、食、中三指夹住,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半寸至1寸处进行熏灸,固定于应灸之处,不要移动。一般每穴5分钟左右,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至皮肤稍呈红晕为度。此法具有温通经脉、散寒祛邪的作用,适宜治疗一切虚寒症,为艾条灸之补法。
雀啄灸: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的患处,类似小鸟啄食一样,一起一落、忽近忽远进行施灸。每次起落艾条与皮肤的距离约2~3厘米,时间一般为5~10分钟,以皮肤红晕为度。此法具有兴奋作用,适宜于小儿疾病及急症的应用,为艾条灸之泻法。
回旋灸:
将艾条一端点燃,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1寸左右的距离,平行往复进行回旋施灸,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致于灼痛,时间为20~30分钟,适宜治疗风寒湿痹、神经麻痹和广泛性皮肤病等,为艾条灸之泻法。
艾条施灸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艾绒易燃,在施灸后务必将艾条熄灭。
②艾条积灰过多时,须离开人体吹去灰后再灸。
③施灸时应注意火与皮肤距离,以免烧伤皮肤。
④如出现烫伤起小水泡时,不必做任何处理,待水泡自行吸收。若起大水泡可用消毒注射针头刺破,放出液体,再涂上龙胆紫,外用消毒纱布固定即可。
艾条灸是目前临床常用的灸法。
(3)温针灸:
是针刺与艾灸结合使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又需要施灸的疾病。操作方法是针刺得气后,将艾绒插在针柄上点燃,直到艾绒燃尽为止,或在针柄上套置一段约1~2cm的艾条施灸,使热力通过针身传入体内,达到治疗目的。采用本法施灸时,应防止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当艾绒或艾条段燃尽后,还有一些余火,此时可在施灸穴位周围垫上一厚纸片,以防止烫伤或烧坏衣物。
(4)温灸器灸:
这是利用特制工具施灸的一种方法。温灸器的式样很多,大都底部均有数十个小孔,内有小筒一个,可以装置艾绒和药物。使用温灸器时,先将艾绒和药末放入小筒内燃着,然后在拟灸的腧穴或部位上来回熨烫,以局部发热红晕,受灸者感到舒适为度,一般每穴灸15~30分钟。
三、灸法的作用和应用范围
灸法的作用显著,应用范围广泛,对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耳鼻喉科、皮肤科等科的疾病均可应用。其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温通经脉、驱散寒邪:
治疗风寒湿邪所致的痹证,如关节疼痛以及痛经、闭经、寒性腹痛、腹泻。
(2)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用于乳痈初起、瘰疬、寒性疖肿未化脓者。
(3)温补益气,回阳固脱:
用于治疗阳气虚脱而出现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的虚脱证,以及遗尿、脱肛、阴挺等证。
(4)预防疾病,保健强身:
常灸足三里、关元、大椎等穴,能激发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起到防病保健作用。
四、施行艾灸的注意事项
灸法适应症广泛,疗效显著,在临床操作和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体质、病情选用适宜的灸法。施灸者采用何种灸法,须事先征得患者的同意。
2.施灸的顺序:一般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部后灸四肢,先灸阳经后灸阴经。这是一般的原则,特殊情况还须灵活掌握。
3.颜面五官、阴部和大血管的部位不宜采用直接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4.对昏迷及肢体麻木不仁、感觉迟钝的患者,注意勿灸过量,并避免烧伤。
5.一般情况下,凡初病体质强壮者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久病体质虚弱者艾炷宜小,壮数宜少。在腰、肩背、腹部施灸可大炷多壮,四肢末端不可多灸。对妇儿施灸壮数宜少、艾炷宜小。
6.防止晕灸。晕灸虽属罕见,但施术者亦应注意。受灸病人,若突然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心慌出汗、颜面苍白、手冷脉细、血压降低,甚至晕倒等症状时,是为“晕灸”。应立即停止灸治,让病人平卧,急灸双侧足三里,即可平复。
7.施灸完毕,须将艾条或艾炷彻底灭熄,避免引起火灾。
五、病症艾灸治疗举例
1.感冒:
鼻塞,喷嚏,流涕,喉痒咳嗽,恶寒发热,头痛,舌苔薄白。
主穴:
大椎、风门、足三里、肺腧、风池。
配穴:
鼻塞加迎香,咳嗽加天突,头痛加太阳、印堂。
方法:
①温和灸:
每穴20~30分钟,每日1~2次,5~7天为一疗程。
②隔姜灸:
艾炷如花生米大小,每穴5~7壮,每日1次,7天为一疗程。
预防:
艾炷灸足三里3~5壮,或艾条温和灸风门、足三里,可预防时行感冒。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连续3~5天。
2.哮喘:
咳喘、呼吸困难、喉中痰鸣、若咳喘气粗、面红、发热有汗、痰黄质稠、口渴、烦躁、咳引胸痛、舌苔黄腻为实证;若见喘促气促、气怯声低、动则喘息、形瘦神疲、汗出肢冷、舌红苔薄为虚证。
主穴:
大椎、风门、肺腧、定喘。
配穴:
虚证——脾腧、肾腧、命门、膏肓腧、足三里。实证——身柱。痰多——丰隆、脾腧。胸闷——天突、膻中。
方法:
①温和穴:
每次10~20分钟,每日2次,10天为一疗程。
②伏灸:
在三伏天施灸(冬病夏治),取肺腧、脾腧、膏肓腧。艾炷如枣核大,隔姜灸,每次3~5壮,皮肤微红为度。
3.胃脘痛:
①寒凝气滞:胃痛暴作、疼痛剧烈、畏寒喜暖、得热痛减、口不渴、喜热饮、舌苔白、脉弦迟或弦紧。②脾胃虚寒:胃脘隐痛、绵绵不休、喜暖喜按、得食则减、呕吐清水、纳少、神疲乏力、手足欠温、便溏、舌淡、脉细弱。
主穴:
脾腧、胃腧、中脘、足三里、内关。
方法:
①温和灸:
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次灸10~20分钟,每日灸一次,7~10天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3~5天。
②隔姜灸:
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5~7壮,艾炷如枣核大,每日灸1~2次,7~10次为一疗程。
另外,隔盐灸、温针灸、温灸器灸均可选用。
4.痛经:
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经量少,可因气滞血淤,或寒湿凝滞、肝郁湿热及气血亏虚等原因所致。
主穴:
关元、中极、气海、三阴交。
配穴:
气血瘀滞加太冲、曲泉、胸胁;乳房痛甚加外关、肝腧;寒湿凝滞加水道、地机;气血虚弱加脾腧、足三里。
方法:
①温和灸:
每次选取4~5穴,每穴每次20分钟左右,以局部潮红为佳,每日1次,至疼痛止。
②隔盐灸:
根据辨证选取背部及腹部穴位,穴上铺垫食盐,取艾炷如蚕豆大小,置盐面上灸之。每穴每次灸6~7壮,至疼痛止。
更多健康保健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老友杂志】(
laoyouzazhishe)
此文刊登于江西《老友》杂志,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西《老友》杂志
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6356438030881915393/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18913980123
微 信 咨 询
Copyright © 2008-2020
针灸界
(HTTP://ACUP.CC)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