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376|回复: 0

    产后宫缩痛到无法喂奶?几根针解决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29 07: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都知道生娃过程中会因为宫缩产生疼痛感,但有一部分产妇在产后还会遭遇“宫缩痛”的困扰。最近产妇小涵就遭遇了这样的情况,而妇幼中医专家通过几根针顺利将疼痛“一扫而光”。


    产妇遭遇产后“宫缩痛”

    小涵(化名)最近刚刚生下一个健康活泼的宝宝,但是产后她却出现了小便淋漓不尽,并且伴随宫缩痛的情况,为此进行了专家会诊。由于小涵的宫缩痛比较剧烈,就像分娩时那样难以忍受,导致其他治疗也难以配合。
    中医科医护团队决定先采用腕踝针疗法帮助小涵减轻痛苦,在她的脚踝特定区域安置了4根针灸针。七八分钟时间小涵的宫缩痛明显减轻,疼痛评分由8分减轻到3分,能很好的配合进行其他治疗。中医科晚间回访的时候,小涵已经表情轻松的在给孩子喂奶,宫缩痛的困扰已经完全解决。小涵和家属对此次治疗交口称赞,连连感谢。


    中医科主任侯莉莉介绍,产后宫缩痛是指在产褥早期因子宫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下腹部剧烈疼痛,一般出现于产后1-2日,持续2-3日。产后宫缩痛发生率高,临床中疼痛控制不佳的问题也普遍存在。一项研究统计,约有47%的产妇在分娩后48小时内均出现了明显的子宫收缩疼痛[1]。相较于初产妇,宫缩痛在经产妇产后表现得更加明显。


    为什么会产后“宫缩痛”

    中医学称之为产后腹痛或儿枕痛。产后宫缩痛轻者尚可忍受,重者不仅给产妇带来巨大的痛苦,还会影响到产妇产后恢复、乳汁分泌及新生儿母乳喂养的成功率,甚至可能因疼痛惧怕活动而造成下肢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
    产后宫缩痛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产后阵发性宫缩本来是一种生理机制,是为了促进增大的子宫复旧,同时减少产后出血。产后使用缩宫素及哺乳时反射性地引起垂体后叶素释放缩宫素,血液中缩宫素水平骤然升高,进一步加强子宫收缩,使宫缩痛加剧,引起产妇强烈不适。
    侯主任介绍,产后宫缩痛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血虚者由于产后伤血,冲任空虚,胞脉失养;或因血少气弱,运行无力,以致血流不畅,迟滞而痛。血淤者由于产后正气虚弱,寒邪乘虚侵入胞脉,血为寒凝;或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淤血内停,恶露当下不下,以致腹痛。


    中医治疗产后“宫缩痛”

    中医外治用于宫缩痛的治疗方法有针刺、艾灸、耳穴压豆、脐疗、穴位贴敷及按摩等。随着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技术的进步,中医产后宫缩痛的治疗中逐渐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目标不仅是保证患者的安全,还要尽可能地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舒适度。腕踝针埋针治疗简单方便、快速有效,且不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是缓解产后宫缩痛的有效方法。
    腕踝针技术由第二军医大学张心曙等于20世纪70年代始创[2],属于针灸疗法中的一种特殊针刺疗法,针刺部位仅限于上肢的腕部和下肢的踝部,采用皮下浅刺法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是各系统的痛症。


    通讯员:王凝嫣

    编排:顾欣雨


    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7257055728567992884/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